在刑法的眾多罪名當中,故意傷害罪是一個比較常見也是在具體的案件當中很容易出現一種罪名。故意傷害分為輕傷和重傷兩種情況,一般只有在重傷的情況下才會被判處刑罰,承擔刑事責任。而如果致人重傷之后是需要在事后與被害者的家屬進行協商的,如果可以協商解決的話,就沒有必要走司法程序,但是如果在走了司法程序之后也是可以通過協商來進行賠償,獲得家屬的諒解,從而減輕自己的刑罰的。
那么如果故意傷害了他人,致人重傷的話,在不給被害者家屬賠償的情況下會被判處怎樣的刑罰呢?與給賠償的情況下,判處的刑罰有沒有什么區別呢?這個區別到底有多大?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果故意傷害致人重傷之后不賠償,會怎樣判刑。
首先,我們需要介紹一下,如果真的重傷或者死亡的話,之后應該如何處理?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想到的就是協商處理,如果雙方可以就賠償金額和賠償方式形成了相近的意見,就不需要進行起訴,當然也就不涉及坐牢的問題。這種情況是對于雙方都非常好的一種解決方式,所費的人力物力成本是最低的,解決也是相對圓滿的,但是這種情況一般在重傷的時候不太適用,因為人們都希望施害者受到懲罰。
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來看一下故意傷害,所以在我國的量刑標準是怎么樣的?
就故意傷害罪來講,如果是輕傷的話,判處的刑罰是比較低的,六個月到一年半的有期徒刑就可以了。而像問題中所說的重傷起點是比較重的,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如果情節特別惡劣或者是有其他加重情節的話,是可以加重刑罰的。
當然,除了加重刑法之外,也有減輕刑法,如果情節不是很惡劣,并且有悔改表現,可以得到家屬原諒的話,是可以減輕刑罰的。其中得到家屬原諒的情節之一就是對于被害者家屬給予了一定的賠償。所以如果肇事者在重傷他人之后還不愿意給予賠償的話,就失去了這個減輕刑罰的機會,也就是說要按照刑法規定的量刑標準來進行判刑,并沒有任何的減緩刑罰的情節。
所以在致人重傷以及不愿意給予賠償的情況下,要按照刑法的正常量刑標準來進行懲罰。按照不同的殘疾標準來判處刑法通常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在沒有任何減輕情節的基礎上,也是不可以判處緩刑或者是減輕刑法的。所以就按照這個標準正常量刑即可。
我國刑法在規定的量刑標準之后,通常會對相應的情節進行減輕刑罰或者是有緩刑假釋的規定,這是給與犯罪分子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能夠降低自己的犯罪影響和再犯可能性的話,就可以相應地減輕一些懲罰,使其達到教育犯罪分子重新做人的目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給與被害者家屬一些金錢上的補償,可以成為自己悔過的表現,從而能夠降低自己的刑期,甚至可以爭取緩刑,使自己免于遭受太嚴重的刑法。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賠償標準
故意傷害罪和尋釁滋事罪界定
故意傷害罪輕傷鑒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處罰是否需要鑒定
2021-01-13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公司是否有權收回股權贈與
2020-11-09如何保障老年人婚姻自主
2020-11-30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未做約定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3哪些人屬于非直系親屬
2021-03-20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輕微傷可以自訴嗎
2021-02-03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021-02-07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