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意謀殺和故意殺人罪有區別嗎
我國并沒有謀殺這個罪名,如果有蓄意謀殺的行為一般構成故意殺人罪;所以,蓄意謀殺只是故意殺人罪的一種情形。
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故意殺人罪的行為主體包括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
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讀了小編的文章,各位朋友應該知道了,我國并沒有謀殺這個罪名,如果有蓄意謀殺的行為一般構成故意殺人罪;所以,蓄意謀殺只是故意殺人罪的一種情形。如果遇到了什么難以處理、無法忍受的情況最好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可以咨詢律師幫忙,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審合同需要注意哪些
2021-01-20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刑事救濟
2021-02-07留置時間一般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3-18未盡贍養義務有什么后果
2021-02-07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逾期還款后征信怎么恢復
2021-03-16要約生效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13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關于放棄繼承權的特別規定
2021-02-21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車險責任應賠償多少比例?
2021-03-20農民承包的土地流轉后,還能確權嗎
2020-12-24拆遷時,門面房與普通住宅補償有什么不同
2020-11-09始興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