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師非故意傷害學生會判刑嗎?
非故意傷害導致他人輕傷屬于過失行為,積極主動賠償傷者的醫療費、護理費和誤工費就不會被判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五條 【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二、故意傷害罪與一般毆打行為的界限
故意傷害罪與非罪的界限,重點應把握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的界限。故意傷害,是指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一種是對人體器官機能的損害。而一般的毆打行為,通常只造成人體暫時性的疼痛或神經輕微,并不傷及人體的健康。當然,毆打行為不傷及人體的健康并非絕對,而只能是相對而言的。
需要指出,有時毆打行為與傷害行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沒有什么區別。例如拳打腳踢,有時只造成輕微疼痛或一點表皮損傷、皮下出血,有時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死亡。不能僅以后果為標準,則不能簡單地認為,造成傷害他人身體甚至死亡結果的就是故意傷害罪,而沒有造成傷害的就是一般毆打行為。而應符合全案情況,考察主觀客觀各方面的因素,看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傷害他人,還是只出于一般毆打的意圖而意外致人傷害或死亡。司法實踐中尤其應當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腳造成后果的行為都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任何人都是不可以隨意的故意傷害他人的生命安全的,那么當他人有故意傷害他人生命安全的行為后也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當事人是在主觀上故意傷害他人行為后不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還要承擔刑事責任,當主觀上非故意的情況下也是不會認定為故意傷害的。
故意傷害罪致人毀容判幾年
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的區別有哪些
故意傷害罪判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21-01-09房屋定金糾紛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2021-01-30破產債權如何確認和抵銷
2021-02-14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根據侵權責任法能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1-01-26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買方逾期付款要付滯納金嗎
2021-03-19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人壽保險申請理賠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16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部分無效會影響合同效力嗎
2021-02-22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征上存在以下區別
2020-12-26財產所有者、保險契約、被保險人權利與義務知識
2020-12-13人身保險
2021-01-02土地轉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
2020-12-09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是什么
2021-01-04怎么處理農村宅基地轉讓糾紛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