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辯解和供述是指什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俗稱“口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關案件情況向公安司法人員所作的陳述,包含供述和辯解兩種情況,其中供述又表現為自首、坦白和承認,而辯解不僅包括無罪辯解,也包括主張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申辯,表現為否認、反駁、申辯等。《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進行了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第五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第五十四條 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辯解和供述是被告人表現出來的兩者不同,供述就是承認自己犯了罪,交代犯罪事實的過程,而辯解則體現在被告人對被判處的罪行不服,不認為自己有罪,或者是覺得判的罪太過嚴厲,應當減輕罪行等,對于辯解的情況,司法機關會根據情況和證據進行分辨,依法給出合理判決。
行政處罰中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時限是如何規定的
刑事案件怎樣請律師做辯護人
刑事辯護收費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犯罪過了追訴時效期限怎么辦
2021-03-24剝奪政治權利的相關司法解釋都有些什么
2021-03-16勞動簽定和司法鑒定有什么區別
2021-02-10父母出資購房可以收回嗎
2020-11-24怎樣寫婚外情離婚起訴書
2020-11-11試用期滿后的沉默是否視為承諾購買
2021-02-21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勞動關系轉移協議
2021-01-09實習協議期是多久
2021-03-18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哪些
2021-03-17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具有約束力——山城區法院判決
2020-11-20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住改非和普通住宅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2020年城市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8太原晉源區農村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