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使用假幣罪幣的司法解釋有何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2001.5:
十九、持有、使用假幣案(刑法第172條)?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四千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本罪與他罪的區別
(1)對于偽造貨幣后而持有,使用假幣的行為應如何認定?這里涉及偽造者與持有者,偽造者與使用者的相互關系問題,分而論之是一種可行的辦法,也是偽造行為的自然延伸。在偽造后而持有假幣場合,持有就失去獨立的意義,并成為偽造貨幣罪這個有機整體的組成部分。對于偽造行為后而使用假幣的認定,則有不同的意見。在以往的審判實踐中,有的認為已經構成數罪,即偽造貨幣罪和詐騙罪(當時沒有規定使用假幣罪),主張實行兩罪并罰;有的雖然也認為構成數罪,但堅持按牽連犯處理。我們認為,使用不同于持有,它不是偽造行為引起的,因此,對使用假幣的行為進行單獨評價是必要的。至于如何處理,我們傾向后一種意見。因為偽造貨幣是為了使用,存在著原因行為和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從一重罪論處是適當的。
(2)持有假幣罪與運輸假幣罪的界限。持有與運輸是刑法上兩個獨立的行為,但它們之間有交叉。運輸假幣以持有假幣為條件,持有假幣有時則表現為隨身攜帶假幣。其區別在于行為人的故意內容不同。如果明知是假幣而加以運輸的,以運輸假幣罪論處;不以運輸的故意而攜帶假幣的,則應以持有假幣罪論處。有的同志認為,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目的的不同。問題在于這里所說的目的是否是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意義上的目的。如果是,顯然與立法規定相矛盾,因為構成運輸假幣罪是以特定目的為條件。如果不是,拿來比較又有何意義呢?恩格斯提出:“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全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考的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目的的,沒有自覺意圖的。運輸假幣是人的有意識的行為,自然也包含一定的目的。但這不是作為構成要件意義的目的,用此作為區別的標準,是在犯罪構成之外尋找差異。
看完了上面的內容介紹之后大家對于這個罪行的司法解釋都清楚了吧,這在生活中也是大家經常遇見的情況。因此,對于不清楚的人來說就要了解清楚,才能在遇到類似的事情之后知道怎么來處理。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想找律師咨詢,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是什么
2021-02-162020年租房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10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申報申請事項有哪些
2021-03-18法律規定公職人員違紀如何處分
2021-01-29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離婚證據的收集包括哪些
2021-03-01沒領結婚證買房能寫兩人名字么
2020-11-17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單方承諾是否構成連帶責任擔保
2021-03-01擔保合同無效有幾種情況
2020-12-10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在車險不足額保險合同如何賠償
2020-12-23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買車險要注意哪些誤區
2020-11-11以個人名義簽訂承包合同屬于家庭財產嗎
2020-12-31什么人能繼承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