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知名節目詐騙如何處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冒充知名節目對他人實施詐騙行為的,被詐騙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詐騙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一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如何防范網絡上冒充公職人員實行的詐騙
如果當接到謊稱是公檢法部門的電話通知要準時到法院、派出所等,此時不明真相的你肯定會很慌張,而且也會對該信息深信不疑,但需要注意,雖然公職人員確實會因公務相關事宜聯系群眾,不過一旦涉及金錢轉賬的話很有可能是詐騙分子冒充公職人員。
現實生活當中,一些欠發達地區的老百姓在享受低保、經濟適用房等利好政策時,往往以為要找關系、托門路,也正因此,才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冒充公職人員實行詐騙。
詐騙分子常用的招數有冒充公檢法部門工作人員、冒充銀行、通信運營商、廣電、社保、醫保等單位工作人員,以事主銀行卡、電話、有線、社保卡、醫保卡等具有消費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涉嫌洗錢、販毒等犯罪為恐嚇事由,之后冒充公檢法等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以調查核查為由,誘騙事主向所謂的“安全賬戶”轉賬打款,或者套取事主銀行卡號、密碼等重要信息,從而實施詐騙。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冒充知名節目對他人實施詐騙行為的,被詐騙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詐騙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把握專利申請時間
2021-01-23著作權重復轉讓著作權歸誰
2021-01-13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空置房物業費70%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1駁回起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0-12-19買賣村民自住房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07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機動車損失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1-01-05土地轉讓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28對拆遷戶能強制斷水停電嗎
2020-11-09拆遷獎勵需要在拆遷補償協議里面約定嗎
2021-01-122020拆遷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0-12-24增加安置住房面積如何交款
2021-01-21在我國征地時遇到涉及村民自建住房的能否先拆后補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