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訴訟中,對于某些身份特殊的人涉及到案件中,且可能會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的時候,是不能參與案件的訴訟現場的,這個制度的建立是由自然公正的原則開始的,那么在刑事訴訟法中的回避是什么意思呢,我們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
一、刑事訴訟法中的回避是什么意思
在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參與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即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發現負責本案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翻譯人員、鑒定人員、書記員存在應當回避的情形而沒有自行回避的時候,可以依法向有關機關申請上述六種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訴訟活動。
二、回避的條件是什么
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回避的條件是: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主要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或者他們的近親屬與本案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也可能影響案件客觀公正地審理..所以他們應當回避,不再參與案件的處理。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由于他們在案件中曾有過這樣的身份,執行過或履行過一定的任務或義務,因而可能對整個案件或案件的某個事實已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果他們再以辦案人員的身份處理該案件,就有可能會影響案件事實的正確認定和公正處理,因而也應當回避。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會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所謂其他關系,是指近親屬關系和利害關系以外的某種關系,諸如交往密切的上下級關系、同學關系、朋友關系等等。另外,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因此,曾是原合議庭成員的,在案件重新審理時,也應自行回避。
(5)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請客送禮,或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也必須回避。如有上述情形,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都可提出申請回避。如遇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通過上文對問題刑事訴訟法中的回避是什么意思的解答,我們可以知道參與訴訟的當事人因為特殊緣由,且對案件的公正處理可能會有影響的,可以依法申請相關人員不得參與案件的訴訟活動中,對于涉及案件的利害關系人員也應當自行回避案件的審理。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墜物是否構成過失犯罪
2021-02-08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討回債務
2020-11-12主債務涉及刑事犯罪擔保有效嗎
2021-01-04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2020-12-0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內容
2021-02-24繼承開庭到判決多長時間
2021-02-05贈予贍養協議怎么寫
2021-02-26擔保抵押到終審要多久
2021-02-22撤銷強制執行兩個月了怎么還沒消除
2021-03-19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材料
2021-02-01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二)
2020-11-13交強險起訴保險公司流程
2020-12-16在車險不足額保險合同如何賠償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