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一般二審法院做出的判決就是最終判決,從判決之日開始就會生效。不過之后如果發現判決、裁定內容確實有錯誤的話,也是可以申請再審,就是啟動審判監督程序。那法律中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限是多久呢?請跟隨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申請再審期限是多久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2年內提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賠償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在2年內申請再審。
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期限為三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高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 審理行政上訴案件的期限為兩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兩個月。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二審案件需要延長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兩個月。
第一審人民法院收到起訴書(狀)或者執行申請書后,經審查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收到自訴人自訴狀或者口頭告訴的,經審查認為符合自訴案件受理條件的應當在十五日內立案。 改變管轄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應當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內立案。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第一審人民法院移送的上(抗)訴材料及案卷材料后的五日內立案。 發回重審或指令再審的案件,應當在收到發回重審或指令再審裁定及案卷材料后的次日內立案。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裁定(決定)的次日立案。
二、再審新證據的舉證時限
再審新證據作為一種證據形式,原則上應當適用舉證時限的規定。《若干規定》對再審新證據的提出時間明確為“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相對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言,該規定無疑有其積極作用。但是,再審新證據的舉證時限涉及的問題并非如此簡單,還需要進一步加以明確。
(一)申請再審當事人的舉證時限
對于申請當事人關于再審新證據的舉證時限,《若干規定》使用了“申請再審時”的提法,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的本意,是將再審新證據的提出時間,限定于再審程序啟動之前,即“申請再審時限”是相對于再審審理而言的,應當包括當事人遞交申請再審書狀、人民法院進行形式審查和對再審事由進行實質審查階段。但是,如果允許當事人在這段時間內任意提出再審新證據,顯然不利于盡快固定爭點,不利于法院對再審申請進行審查。為此,必須進一步明確申請再審當事人提供再審新證據的期限。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中的證據釋明制度,對于涉及到原審裁判事實認定的申請再審案件,審查再審申請的法官或者合議庭應當告知申請再審當事人可以提出再審新證據,并指定其提出期限,逾期舉證的不作為再審新證據對待處理,通過法院的釋明,可以引導申請再審當事人有效地舉證,同時也有利于及時發現再審新證據,提高再審審查的質量和效率。
(二)對方當事人的舉證期限
《若干規定》僅對申請再審一方當事人再審新證據的舉證時限作出了規定,卻沒有明確對方當事人可否提供再審新證據,以及提出再審新證據的時限。筆者認為,針對申請再審一方的再審新證據,對方當事人完全具有抗辯性地提出再審新證據的權利。只是其提出的證據應當符合再審新證據的條件,而且必須是針對再審新證據提出的抗辯。
再審新證據往往是申請再審一方當事人首先提出,對方當事人可能并不知悉,人民法院應當向對方當事人發送舉證通知,告知其有提供新證據的權利、時限及逾期的后果,以平等地保護當事人舉證權。由于當事人申請再審提供了新證據,可能啟動再審,也可能不啟動再審。因此,對方當事人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時限,并無相對確定的時間可供掌握。對于申請再審時提出了再審新證據的都召開聽證會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因此,可以將對方當事人舉證時限與聽證制度相銜接。對于提出再審新證據的再審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確定召開聽證會日期,并將對方當事人再審新證據睥舉證時限確定為聽證會召開之日。
相信大家在看完了上文之后已經有所了解了吧。根據法律中的規定申請再審一般是在判決、裁定做出之后的兩年之內進行,而在啟動再審程序之后,往往會結合實際案件類型的不同,具體確定再審的審理期限。
刑事訴訟法申請再審的情形
國家賠償再審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人身損害再審案件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投訴是免費的嗎
2021-02-10在國外結婚可以在中國領結婚證嗎
2021-01-27工傷和第三方賠償可以同時嗎
2020-12-13放棄財產繼承權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裝修合同工期延誤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1學校是否有權強制學生上晚自習
2020-12-29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停薪留職員工還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律問題
2021-02-26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如何申請飛機延誤賠償
2020-11-13車險未生效可以退保嗎
2020-12-12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工傷后可以向公司要一次性傷殘就業保證金嗎
2021-02-09農村機動地管理辦法
2021-02-16土地出讓需繳納稅費嗎
2021-01-28拆遷中的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怎么區別
2020-12-24棚戶區改造,應該怎么賠償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