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說,我國的法規對于我國的任何公民都具有法律效益,不分階級和職務大小。但是,可能有很多人會覺得殘疾人應該是可以法外開恩的。其實,并不是如此。就拿聾啞人來說,同樣需要遵循我國的法規。下面,律霸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刑事訴訟法聾啞人規定是什么?
一、刑事訴訟法聾啞人規定是什么?
聾啞人同樣屬于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也就必然需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并且應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規,那么聾啞人當然應當遵守《刑法》。
根據《刑法》第四條的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第五條:“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由上述《刑法》中的明文規定我們可知,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的,當行為人觸犯《刑法》且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都會被判處承擔與其刑事責任相適應的刑罰。因此聾啞人犯罪,在滿足承擔刑事責任的條件下,會被判以與罪行相適應的刑罰。
二、聾啞人犯罪與健全自然人區別
聾啞人畢竟與正常健全的自然人存在一定區別,其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法律知識比常人更加困難,并且其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因此定罪量刑的確會相較正常自然人要輕緩。
根據《刑法》第十九條規定了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首先,該條的適用對象是又聾又啞或者盲人,而不是單純的聾人、啞人。其次。從這條法律我們可以知道,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同樣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只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并不是絕對的不判刑、不處罰。并且“可以”與“應當”不同,聾啞人、盲人只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并不是絕對的“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
小編已經為大家做出了詳細的介紹。在我國刑訴法中,聾啞人如果涉及刑事案件,也是會承擔法律責任的,但是會相對的減輕處罰。要注意的是,如果聾啞人所涉及的刑事案件是性質比較惡略的話,那就不能從輕處罰了。畢竟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我國的法規之上。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名下沒有財產可以做擔保嗎
2020-11-08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海事海商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嗎
2021-03-01對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辦
2021-02-06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能否主張繼承違建房產
2021-03-08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繳納五險是否等同于建立勞動關系
2021-01-05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無效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3-03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保險經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