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中,也有不少是聾啞人實施犯罪的情況,但此時本身犯罪分子就具有殘疾,出于人性化的考慮,可能也不忍對其加以苛責。但這畢竟是構成了犯罪,人情之外也要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來處罰。那此時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犯罪減輕處罰嗎?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犯罪減輕處罰嗎
這要視情況而定,又聾又啞的人,又稱聾啞人,是指喪失聽覺能力和口頭語言能力的人。盲人是指喪失視覺能力的人。我國刑法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要負刑事責任的,但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又聾又啞或者盲人雖然生理上出現殘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尤其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根據他們的經濟條件和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有的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因為身體的殘疾而完全喪失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應當與正常人一樣負刑事責任。
二、殘疾人犯罪怎么承擔刑事責任
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看,要正確適用我國刑法典第19條關于聾啞人、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規定,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適用對象有兩類:一是既聾又啞的人,即同時完全喪失聽力和語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聾啞和幼年聾啞者;二是盲人,即雙目均喪失視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喪失視力者。
(2)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堅持應當負刑事責任與適當從寬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3)正確適用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原則:對于聾啞人、盲人犯罪,原則上即大多數情況下要予以從寬處罰;只是對于極少數知識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犯罪時具備完全責任能力的犯罪聾啞人、盲人(多為成年后的聾啞人和盲人),才可以考慮不予以從寬處罰;對于不但責任能力完備,而且犯罪性質惡劣、情節和后果非常嚴重的聾啞人、盲人犯罪分子,應堅決不從寬處罰。對應予從寬處罰的聾啞人、盲人犯罪案件,主要應當根據行為人犯罪時責任能力的減弱程度,并同時考察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來具體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以及從輕、減輕處罰的幅度。
聾啞人屬于殘疾人的一種,而按照我國相關法律中的規定,如果是又聾又啞的人在其犯罪之后,雖然也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但卻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此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犯罪,并不能因為是殘疾人就直接免除對其的處罰。
什么人可以委托刑事辯護律師
刑事訴訟律師費用大概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代理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2-03涉外婚姻案例實務分析
2021-02-06如何寫法律意見書
2021-01-10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2021-03-24股權激勵是一種融資嗎
2020-11-15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借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0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勞務派遣能否約定競業限制
2021-02-02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定值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1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本案車輛受損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3保險指定受益人可以是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0無證駕車撞傷行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7保險合同能否凍結
2021-03-05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27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