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刑事案件的辦理分為三個主要步驟:偵查、起訴、審判,其中偵查階段大概需要三個月。公安部門會在此期間詢問犯罪嫌疑人和證人。在偵查期間要遵守相關法規(guī)。若掌握了確實足夠的證據(jù),可以移交到法院審理案件。刑訴法證人偵查人員詢問時規(guī)定和注意事項有哪些?以下是法規(guī)和需要注意的:
一、刑事訴訟法法規(guī)
第三節(jié) 詢問證人
第一百二十二條 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xiàn)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在現(xiàn)場詢問證人,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詢問證人,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
第一百二十三條 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jù)、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四條 本法第一百二十條的規(guī)定,也適用于詢問證人。
第一百二十五條 詢問被害人,適用本節(jié)各條規(guī)定。
二、其他詢問證人應注意的問題
(一)詢問初始階段的非個人化傾向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偵查人員對證人進行詢問的初始階段通常具有程序性、格式化的特征。典型的詢問開始程序是:
偵查人員向證人出示工作證件,告知證人自己的工作單位、職務并向證人說明本次來訪的目的。
偵查人員告知證人有如實作證的義務,并說明作偽證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偵查人員會詢問證人的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yè)、籍貫等)、個人經(jīng)歷、家庭情況及聯(lián)系方式等方面的情況。
4、偵查人員向證人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關于某某案件你都了解哪些情況?”以引出證人的自由敘述性回答。
這種格式化的詢問開始程序會對詢問雙方的交流產(chǎn)生以下負面影響:
偵查人員在詢問開始前的介紹中通常只是提及自己的工作單位和職務,例如我們是某某市公安局的偵查員,這種介紹使偵查人員極具“官方色彩”,證人會將偵查人員看作是一個行使公權力的警察機關的代表,從而不利于雙方親和關系的建立。
偵查人員對證人法律義務的告知會增加證人對詢問前景不確定性的感知,從而增加其焦慮感,降低證人同偵查人員分享信息的意愿。
3、詢問以收集證人的背景信息開始,這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降低證人焦慮,穩(wěn)定其情緒的作用,但是這種收集證人背景信息的問題具有程序性、格式化的特征,進一步放大了偵查人員的非個人化傾向,使偵查人員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官方機構的信息統(tǒng)計員而非一個獨立的、富有同情心的個人,從而在詢問一開始就給雙方親和關系的建立制造了心理上的屏障。
(二)證人自由敘述中的打斷行為
如前所述,在詢問的開始階段,偵查人員一般會向證人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以要求證人做出自由敘述性的回答。但不幸的是,偵查人員通常在證人做出敘述性回答不久便提出其他的問題打斷證人的敘述。對此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證人回答內(nèi)容的某些方面激發(fā)了偵查人員進一步探詢相關信息的興趣,而偵查人員又害怕隨著詢問的推進其會忘記需要進一步探詢的問題,故而打斷證人進行提問。
他國學者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當證人或被害人開始敘述后,平均在7.5秒鐘之內(nèi),偵查人員就會打斷他們的敘述”。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打斷行為是重復和持續(xù)性的。“當證人開始對一個開放性問題進行回答后,偵查人員平均要打斷他們11次”。這種打斷行為會給偵查人員與證人的互動交流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用。
在證人還沒有把話講完之前將其打斷,這會把證人降低到僅僅是回答問題的角色,偵查人員只是把證人看作證據(jù)的提供者,而非一個有著獨特情感和需要的個人。
2、這種打斷行為限定了證人提供信息的順序,從而容易使證人產(chǎn)生挫折感。
3、當證人連續(xù)多次被不耐煩的偵查人員打斷后,偵查人員這種快節(jié)奏的提問風格,會使證人產(chǎn)生一種心理預期:即他只有較短的時間來回答問題。這種心理預期會對證人的記憶檢索活動造成干擾,使其只進行簡單、淺層的記憶檢索,從而妨礙證人向偵查人員提供一個詳細的回答。更為嚴重的是,偵查人員這種頻繁的打斷行為會使證人在詢問中逐漸變得消極,只是被動地等待偵查人員的提問,而不會主動提供信息。
(三)詢問過程中不當?shù)奶釂柗绞郊坝谜Z
首先,封閉性問題的過度使用。一般來講,偵查人員在詢問中提出的問題可以分為封閉性問題與開放性問題兩種。這兩種問題各有優(yōu)缺點。開放性問題具有引導證人作出準確、完整回答的潛在可能性,但是同時它也允許證人作出不相關的回答,并且在通常情況下也很少能夠引導出偵查人員所需的全部信息。封閉性問題能夠確保證人的回答朝向與偵查相關的事實,并能使證人的敘述不至于過于偏離主題。但是,封閉性問題不鼓勵證人去獲取記憶事件某一方面的詳細信息,證人在回答封閉性問題時,其記憶檢索通常都是淺層次的。
另外,封閉性問題嚴格限定了問題的焦點,這種限定會鼓勵證人在回答出偵查人員要求的信息后立即停止回答。當使用這種問題提問時,偵查人員只能收集到明確提出請求的信息,而未經(jīng)主動請求的信息則無法收集到。因此,最佳的使用問題策略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開放性問題與封閉性問題各自的優(yōu)點,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二者的弊端。
為此,應提倡漏斗型的提問方式:以開放性問題開始,逐步聚焦于每個話題,最后以封閉性問題結(jié)束,并且封閉性問題應當作為補充提問的手段,只有當證人在對開放性問題的回答中沒有包括偵查所需的相關信息時才能使用。然而不幸的是,偵查人員在詢問中使用封閉型問題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開放性問題。
以某國為例,在一次常規(guī)的詢問中,偵查人員通常提出26個封閉性問題,而只提出3個開放性問題。封閉性問題的過度使用不僅不利于證人提供詳細、準確的回答,而且還會使證人在詢問中感覺自己更像是個犯罪嫌疑人而變得更具防御性,從而不利于雙方的交流。
詢問中的負面用語。當偵查人員認為證人不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時,他往往會使用否定性的提問方式,例如“你不記得犯罪嫌疑人的車牌號碼了,是嗎?”這種否定性的提問方式向證人傳遞的信息是偵查人員對證人記憶能力的懷疑與失望。這類敏感并帶有暗示性的信息通常會引發(fā)證人消極性、否定性的回答,從而中斷詢問雙方的交流。
詢問中的行話和專業(yè)術語。偵查人員在提問中通常使用一些行話和專業(yè)術語。這些行話和術語通常會使偵查人員看起來顯得非常專業(yè),但是對于證人來講卻難以理解。例如當偵查人員向證人詢問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是一支左輪槍還是自動槍時,對于不了解上述槍支區(qū)別的證人來講,這會使證人顯得非常尷尬。
對偵查人員提問的不理解不但會降低證人回答問題的自信心,使其作出簡短、不詳細的回答,而且還會使證人對偵查人員產(chǎn)生疏遠感,從而影響雙方進一步的交流。更為嚴重的是偵查人員的行話也可能被證人錯誤理解為其他的意思,從而使證人作出自信但卻是錯誤的回答不利于詢問目標的實現(xiàn)。
刑訴法證人偵查人員詢問時規(guī)定和注意事項有哪些?偵查人員可在不同場所進行詢問,必須用證件證明自身有權力審訊。為防止串供等行為,應對每個相關人員單獨審訊。審訊證人時需要注意交流過程中的負面影響,保持一定程度的和諧氛圍,盡量讓證人完整的說出證言而不是去打斷他們,避免不合適的審訊語言,適用證人理解的通俗易懂語言代替專業(yè)性過強的術語。
公安立案偵查有期限嗎,什么是立案偵查
立案偵查是什么意思
偵查機關詢問證人有哪些規(guī)定?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人不能錄用為公務員
2021-02-21勞務分包資質(zhì)標準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
2020-11-28反擔保抵押物怎樣進行財產(chǎn)保險
2020-12-03藥店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上交罰款
2021-01-13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1-24單位是否有權收回員工集資房
2020-11-30涉及房產(chǎn)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2021-01-16試用期的特殊規(guī)定有哪些
2021-03-06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qū)別
2021-01-12了解人壽保險的受益人的知識
2021-03-11哪些情況產(chǎn)品質(zhì)量責任險不負保險責任
2020-12-01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交通世故鑒定結(jié)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