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造成一些刑事案件,而一旦發生此類案件后相關的公安部門就會介入調查,有可能會面臨牢獄之災,這時候最大的爭取就是取保候審,那么刑訴法特別條款取保候審的條件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
一、刑訴法特別條款取保候審的條件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二、刑事訴訟強制措施有哪些?
1、拘傳
在刑事訴訟中,拘傳適用于未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情況下拘傳適用與經過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傳喚并非拘傳的必經程序。公安司法機關可不經傳喚而直接使用拘傳;通常根據案件的情況,有必要時即可適用。
2、取保候審、監視居住
適用對象是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3、拘留
適用對象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只有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拘留的決定權。拘留的執行權僅僅屬于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
4、逮捕
是指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罪犯嫌疑人實施的。證明罪犯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經有查證屬實的。或者犯罪事實可以是犯罪嫌 疑人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中的一個。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必要逮捕的。
在滿足上述的四個條件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就可以進行取保候審,而且具體的執行程序由當地的公安機關部門來執行,詳細情形可以咨詢當地律師為你解答。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有哪些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糾紛,可否拒付醫療費
2021-01-17在暴力拆遷過程中遭遇的財產損失,被拆遷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1-01-05公證處是國家的司法證明機構嗎
2021-02-03贈與合同約定不得撤銷贈與,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1-02-20逼婚是否侵犯婚姻自由
2020-11-11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侵犯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是否必經行政確權前置程序
2021-01-11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什么不同
2021-02-15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爭議仲裁案代理詞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