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一直是法治社會,而在法治社會中人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的提高。刑事訴訟法是保障公民權益的重要的法律,其中內容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謂是范圍極其廣,這其中有對證明對象的具體說明,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那刑事訴訟法的證明對象是什么?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證明對象是指訴訟中必須用證據加以證明的案件事實。最高法院《解釋》第52條規定:“需要運用證據證明的案件事實包括:
(一)被告人的身份;
(二)被指控的犯罪行為是否存在;
(三)被指控的行為是否為被告人所實施;
(四)被告人有無罪過,行為的動機、目的;
(五)實施行為的時間、地點、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節;
(六)被告人的責任以及與其他同案人的關系;
(七)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有無法定或者酌定從重、從輕、減輕處罰以及免除處罰的情節;
(八)其他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
特別關注:概括起來,刑事訴訟證明對象包括實體法方面的事實和程序法方面的事實兩大類。
二、 實體法方面的事實主要有:
(1)有關犯罪構成要件方面的事實;
(2)作為從重或者從輕、減輕、免除刑事處罰的事實;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個人情況和犯罪后的表現。
程序法方面的事實主要有:
(1)關于回避的事實;
(2)影響采取某種強制措施的事實;
(3)關于耽誤期限是否有不能抗拒的原因等事實;
(4)違反法定程序的事實。
證據本身不是刑事訴訟證明的對象。
三、特別關注:檢察院《規則》第334條規定,在法庭審理中,下列事實不必提出證據進行證明:
(1)為一般人共同知曉的常識性事實;
(2)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確認的并且未依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的事實;
(3)法律、法規的內容以及適用等屬于審判人員履行職務所應當知曉的事實;
(4)在法庭審理中不存在異議的程序事實;
(5)法律規定的推定事實
民法總則中新的有關規定是什么民法總則并不是十全十美,也是在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改善和修改。目的就是能讓所有人的合法權得以保障,用證據加以證明的案件事實就是所謂的證明對象,目的就是在保障法律的公正性。
刑事訴訟上訴期限是幾天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怎樣才能立案
2021-01-27商標轉讓協議協議不合法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19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撞了非停車位的車如何定責
2020-11-24如果盜竊的物品是假貨還是犯罪嗎
2020-12-18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西安市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有哪些
2021-01-02故意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15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特殊家財險的一個經典案例
2021-01-23保險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05企業承包合同
2020-12-13未全額繳土地出讓金能出土地證嗎
2020-11-28農村拆遷安置標準不統一怎么辦
2020-12-11征地拆遷中怎樣維權
2021-01-02拆遷安置房有房產證嗎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