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設立的取保候審制度就是讓犯罪嫌疑人按照規定繳納一定的擔保金后就不需要再被限制人身自由了。但是有的時候犯罪嫌疑人在此期間內出現法定情形,也會被提前解除取保候審。那么,刑事訴訟法解除取保候審的程序是什么呢?
一、解除取保候審的程序是什么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決定解除、撤銷取保候審的,應當制作解除、撤銷取保候審決定書。決定書應送達被取保候審人,通知執行機關,退還保證金。有保證人的,還應通知保證人。公、檢、法機關決定變更取保候審的,應制作變更取保候審決定書,寫明變更理由及變更后的強制措施,原取保候審自然失去效力。變更決定應通知保證人、執行機關。
二、什么時候應該解除取保候審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77條的規定,解除取保候審的原因有:
一是發現對被取保候審的人不應追究刑事責任。屬于這種情形的是已經查明無罪或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6種法定情形。
二是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即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如果期限屆滿,應當解除取保候審。
《刑事訴訟法》第97條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取保候審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取保候審。
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第62條規定,對超過法定期限要求解除取保候審的,應當在7日內審查決定。對經審查未超過法定期限的,應書面答復申請人。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3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這里的不當包括不該采取強制措施和應當采取強制措施,但不應采取取保候審。對前者應當撤銷取保候審;對后者則應當變更為其他更為嚴厲的強制措施。變更取保候審,是指因法定原因將取保候審改變為其他強制措施。
只要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審期間發現并沒有犯罪或者取保候審的時間到了,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就可以申請解除取保候審了。如果大家對取保候審還有別的問題,可以咨詢律師。
取保候審從哪天開始算時間,可取保候審條件是哪些
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后當地派出所會怎么做?
取保候審期間可以上班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房東要怎么做才合法
2021-01-28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勞動關系轉移函
2021-02-17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放棄繼承權允許撤回嗎
2021-02-01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房地產評估有哪幾種評估類型
2021-01-14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