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當中難免涉及到民事訴訟問題,但是如果分開進行訴訟活動的話又會給訴訟雙方以及司法機關帶來很多麻煩,這時候就會涉及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相關問題,那么刑訴法關于刑附民規定有哪些呢,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的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問題
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最高法院關于新刑訴法的司法解釋,第六章《附帶民事訴訟》中第138條第一款明確規定:“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根據該規定,有兩類犯罪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是侵犯人身權利的犯罪,比如殺人、故意傷害等犯罪是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二是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的犯罪也,這個比較難理解,實踐中爭議也比較大,下面做一下簡單闡述。
被害人的財物遭到犯罪侵害的情形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財物被犯罪分子占有、處置,但財物本身沒有受到毀壞,這種情形不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新民訴法解釋第139條規定:“被告人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追繳、退賠的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考慮。”根據該規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犯罪,如搶劫、盜竊、詐騙、侵占、貪污、挪用等犯罪,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處置了被害人的財物,但財物本身沒有受到毀壞,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不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為追繳和退賠與附帶民事判決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法院已經責任令追繳或退賠了就沒有必要再通過民事訴訟進行索賠。另一種情形是被害人遭受了物質損失,但犯罪分子并沒有占有或者獲得被害人的財物,如故意毀壞財物、破壞生產經營等犯罪,在這種情形下,犯罪對象本身受到破壞,并且往往不具有可替代性。在這種情形下,由于犯罪對象本身已遭到破壞,無法通過返還財產等手段彌補被害人的損失,只能要求犯罪分子賠償損失,也就是說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綜上所述,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只限于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行為侵犯和財物被犯罪行為損毀而遭受的物質損失,不包括因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的物質損失。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賠償范圍問題
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財物遭到毀壞的賠償范圍,二是人身遭到損害的賠償范圍。下面重點說一下第二點。
1、精神撫慰金在刑附民和單獨的民事訴訟中均是不賠償的
新刑訴法司法解釋第138條第二款規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7號規定:“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以及我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據以上規定,受害人或其近親屬無論是在刑附民中還是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對于精神撫慰金都是不支持的。對此,在理論屆和實務中雖一直爭論不休,但在司法審判中卻得到了統一。之所以不支持精神撫慰金,最高院給出的最主要的理由就是通過刑事審判已經使被告人得到了懲罰,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在精神上已經得到了撫慰。
2、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在刑附民中是不賠償的
新刑訴法司法解釋155條第二款規定:“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
自2013年1月1日新刑訴法司法解釋生效后,各地法院刑附民的判決中均不再支持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撫養費、贍養費。新的司法解釋完全改變了以往的規定,在這之前雖不支持精神撫慰金,但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撫養費、贍養費是支持的。之所以不支持,最高院給出的主要理由是:
(1)刑事犯罪造成財產損失與單純民事侵權行為造成損失在應當賠償、能夠賠償以及法理上存在明顯不同。依據法律規定,對附帶民事案件與單純民事案件不應適用同樣賠償標準。
(2)司法實踐中,刑事案件被告人絕大多數比較貧窮,無財產可供賠償,如判其高額賠償,必定要打法律“白條”。由于無法得到執行,既影響裁判的權威,更常常引發被害方上訪、鬧訪問題,法律與社會效果均無法保障。
(3)簡單套用民事法律的相關規定,常常使被害方對巨額賠償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導致民事調解無法進行,進而在刑罰訴求方面堅決要求對被告人判處重刑,甚至以纏訟、鬧訪相威脅、,嚴重影響社會矛盾的有效化解和和諧社會的建設。
(4)高額賠償表面上看似乎有利于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但由于刑事案件被告方實際賠償能力很低,甚至沒有,而被害方“要價”又太高,導致許多被告人親屬認為,與其東借西湊代賠幾萬元被害方也不滿意,索性不再湊錢賠償,結果造成被害方反倒得不到任何賠償。
針對以上解釋,反對者的呼聲更高,理由也更加充分,在此筆者不再贅述。但筆者從司法審判實務中提醒大家,無論我們如何反對,但在法院的判決中是不支持被害人的以上訴求的,因此我們只有通過其他途徑來更好地為被害人爭取合法的權益。這就涉及到新刑訴法司法解釋第155條第四款的規定。
新刑訴法司法解釋第155條第四款規定:“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賠償范圍、數額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限制。”根據該款的規定,如被告方為了獲得被害方的諒解而自愿高額賠償的,法律是不限制的。對于被告方如何更好爭取利益,這就要根據被告人所犯罪刑以及其經濟條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了。
3、刑事案件判決后受害方就民事賠償部分單獨起訴,殘疾賠償、死亡賠償金法院是否支持,目前在司法審判中還未統一
對于精神撫慰金在單獨的民事訴訟中是否賠償,在2013年新民訴法司法解釋實施前,對此的判決各地法院是不統一的,有的地方法院支持有的不支持。新刑訴法司法解釋第138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對此不予受理,至此對精神撫慰金的賠償問題有了統一的裁判標準。但對于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是否賠償的問題規定的并不明確,這就導致了各地法院判決不統一,影響的司法審判的權威,也增加了社會矛盾。
拋開不支持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的合理性問題,單純從新民訴法司法解釋第155條、164條的規定以及立法目的來看,在單獨的民事訴訟中“二金”也應不支持的。理由如下:
1、155條第一款規定在刑附民判決時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164條規定在單獨的民事訴訟中應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二者在措辭上完全一致。因此在刑附民中不支持“二金”,在單獨的民事訴訟中也應不支持“二金”。
2、設立刑附民訴訟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節省司法資源,減少訟累。如果在刑附民中不支持而在單獨民事訴訟中支持,被害方就會選擇單獨訴訟,甚至先刑附民再就“二金”的賠償問題單獨提起民事訴訟。這就違背了設立刑附民訴訟制度的立法本意。
3、同案不同判,影響司法判決的權威,容易激化社會矛盾。
三、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財產損失的例外規定
新刑訴法司法解釋第155條第三款規定:“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賠償責任。”根據該款規定,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財產損失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法律規定進行裁判,也就是說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撫養費、贍養費、精神撫慰金等都是支持的。
另外筆者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此處規定的是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照民事法規確定賠償責任,而不僅僅指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才適用此款規定,只要是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如駕車在非道路上致人死亡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等均適用民事法規進行裁判。
附相關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刑訴法》第九十九條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刑訴法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 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一百三十九條 被告人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追繳、退賠的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考慮。
第一百五十五條 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
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
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賠償范圍、數額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限制。
第一百六十四條 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于刑訴法關于刑附民規定有哪些的相關資料,關于刑訴法關于刑附民規定其實就是在刑事附帶民事的相關信息當中提起,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刑事訴訟當中有民事賠償問題,在涉及到民事賠償的時候我們如果將兩個訴訟分開來的話會造成訴累,所以將兩個訴訟合并一起審理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有哪些內容?
沒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房子能買嗎,相關規定有哪些
公證的特別程序的相關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國外和外國人結婚需要在國內辦哪些手續
2021-01-17國家賠償應當向誰申請
2021-01-25小貸公司減資條件是什么
2021-01-08黨紀處分申訴期限如何規定的
2021-01-13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殘疾軍人撫恤金能否強制執行
2021-03-21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擔保合同都是怎么擔保的
2020-11-17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天津航空飛機延誤賠償
2021-02-03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怎么對保險業非法集資處理
2020-12-07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
2021-01-01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