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聾啞人在平時交流的時候一般都是使用手語的,如果在刑事法庭當中有聾啞人和整個案件存在直接的利害關系,那么在庭審進行當中應該有指派的翻譯員為這些聾啞人進行翻譯的。這里就涉及到刑事庭審時候的翻譯員的相關規定,所以下面我們專門針對聾啞人的翻譯的問題來了解一下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翻譯的規定是什么?
一、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翻譯的規定是什么?
對于聾啞人需要翻譯人員的規定,可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119條的規定,“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并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
1、翻譯人員的概念、條件。
翻譯人員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接受公安司法機關的指派或者聘請,為參與訴訟的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少數民族人員、盲人、聾人、啞人等進行語言、文字或者手勢翻譯的人員。
翻譯人員應當具備一定的條件:
(1)能夠勝任語言文字翻譯工作,有為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的能力。
(2)應當與案件或者案件當事人無利害關系,否則應當回避。
2、翻譯人員的訴訟權利、訴訟義務。
翻譯人員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1)了解與翻譯有關的案件情況。
(2)要求公安司法機關提供與翻譯內容有關的材料。
(3)查閱記載其翻譯內容的筆錄,如果筆錄同實際翻譯內容不符,有權要求修正或補充。
(4)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經濟補償。
翻譯人員在刑事訴訟中應當承擔以下義務:
(1)實事求是,如實進行翻譯,力求準確無誤,不得隱瞞、歪曲或偽造,如果有意弄虛作假,要承擔法律責任。
(2)對于提供翻譯活動所獲知的案件情況和他人的隱私,應當保密。
二、檢察人員擔任翻譯人員不屬于法定回避情形。
檢察人員擔任翻譯人員應當遵守訴訟程序規定,依法客觀公正履行職責。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定回避情形,簡而言之,就是因與案件當事人或案件處理存在利害關系,或因存在職責沖突,導致不得參與訴訟。檢察人員存在應當回避情形自應回避,更不得擔任案件翻譯人員。
與辦案人員不得同時擔任證人、鑒定人、辯護人等不同的是,檢察人員擔任翻譯人員并不存在職責沖突,甚至可以說,即便是辦理案件的檢察人員同時擔任案件翻譯人員,也不存在工作職責沖突的問題。以工具論的觀點看,一個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的翻譯人員本質上與同聲傳譯的機器沒有區別。客觀公正是司法對辦案人員的必然要求,檢察人員擔任翻譯并不必然導致其喪失客觀公正立場。翻譯人員是協助和服務訴訟工作的,與辦案人員的工作職責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是相輔相成的,根本不存在職責沖突的問題。試想一個掌握某項語言特長的辦案人員與存在語言障礙的訴訟當事人之間如能順暢溝通,對于提升辦案效率,節約司法資源,都是大有裨益的。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現行刑事訴訟法律對翻譯人員能否在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同時擔任翻譯尚未作出明確規定,但筆者認為,檢察人員不應在同一案件中擔任不同階段的翻譯人員。
這是針對在詢問聾啞人的時候要求配備的翻譯員,而且翻譯員和本案沒有直接的關系,否則的話也不能夠成為聾啞人的翻譯員了。要想成為聾啞人的翻譯員也是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的,最起碼精通手語,有嫻熟的翻譯能力。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幾年到期
2021-02-07車輛交通事故如何處理
2021-03-14行政處罰停業多長時間
2020-12-04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工資里包含競業限制費是否合理
2020-11-13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猝死在不在意外險理賠范疇
2021-02-08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保險公司辦理索賠手續的程序具體是怎樣的
2021-03-12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幾種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