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訴訟法原則存疑對誰有利?
《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4款規(guī)定:對于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1款: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則,是指認定事實存在模糊之處時,應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決、裁定。亦即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當案件事實在證明過程中出現不確定的因素時,應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釋或認定。該原則也被稱為罪疑惟輕原則,是指犯罪事實上存在與否在證據上尚有合理懷疑時,則本乎刑罰解釋謙抑性的作用,應為有利于被告之推定。
二、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則的意義是什么?
刑法作為善良人的大憲章與犯罪人的大憲章,理應發(fā)揮其保護、打擊的雙重作用。刑罰權的指向并不僅只是對各種破壞社會關系行為的懲罰,而更是對刑罰權實施范圍與強度的限定,從而體現其正義性。而真正體現刑事正義的是刑事個案的處理,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則的確立,并不是對犯罪行為的姑息與放縱,而是要通過對個體權利的維護來保證對公民普遍權利的維護,它可能會犧牲小正義,但同時維護了大正義。因此,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則無疑是一條基本的人權原則。
刑法與刑罰的功能也決定了存疑應該有利于被告。現代刑法確定了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刑罰的權益保護功能與自由保障功能必須達到相對的平衡,刑罰作為最嚴厲的制裁手段,只應在必要及合理的范圍內實施。在案件事實存在疑問時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認定,客觀上維護了司法的自由保障功能,體現了刑法的謙抑性。
綜上所述,我國刑訴法體現公平平等原則,其中明確規(guī)定必須有足夠證據才能定罪量刑,在證據模糊不清的情況下,法院應該按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則處理,也就是說存疑有利于被告是基本人權法則。這一原則的貫徹實施可以減少冤假錯案的發(fā)生,體現刑訴法的司法權威。
刑訴法押回再審的期限是怎么規(guī)定的
刑訴法里祖父母是否屬于近親屬
刑訴法定不公開審判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新房天花板有裂縫如何維權
2021-02-28什么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1-01-24離婚女方要孩子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21家庭冷暴力的類型
2021-01-22家庭婦女離婚后能要贍養(yǎng)費嗎
2021-01-11死緩一審中院管轄嗎
2021-03-24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交通事故訴訟時效起算時間
2021-01-11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離婚后隱藏財產的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2-29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zhí)行嗎
2020-12-01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