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檢察院撤銷存疑不起訴具體是什么
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檢察機關對于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四款規定決定不起訴的,在發現新的證據,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提起公訴。這是檢察機關對存疑不起訴案件保留公訴權的行為規范。
二,能否再提起公訴
有人認為,檢察機關作出對存疑不起訴案件發現新證據后可提起公訴的規定,一方面突破了《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為該法并未規定存疑不起訴后發現新證據可以再行起訴;另一方面,該規定對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極為不利。這種不利表現為:對于存疑不訴的被不起訴人,社會上對其會有“不清不白”的評價,罪與非罪懸而未決,社會各方面的排斥和冷遇時時可遇,日常活動很難開展。同時,由于高檢院對何時發現新證據可再行起訴未作限制性規定,對未發現新證據的人,其直到死還會有案件掛著。因此,一些學者建議取消存疑不訴后再可起訴的規定。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我國法制的基本原則。《刑法》第四條也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控訴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是公安、檢察機關的基本職責。公安、檢察機關作為控訴犯罪的專門機關,理所當然有權力、也有責任在發現新證據,足以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公訴。
司法實踐中,常有一些案件,由于關鍵證人短期內無法找到,共同犯罪案件其他犯罪嫌疑人在逃等原因,在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的情況下,往往很難排除一些合理懷疑,而基于辦案期限,為保障人權,只能作出存疑不起訴決定,但這并不是說犯罪嫌疑人客觀上沒有犯罪,一旦相關證人找到,或者共犯被抓獲,案情就會顯得清清楚楚,此時如能證實原先被不起訴的犯罪嫌疑人有罪而不將其交付審判,實有悖“違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存疑不起訴的法律條例在實際的生活中運用的較少,但是只要自己的操作在合理的區間就可以有效的處理,但是需要自己積極的準備有相關的資料,進而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需要自己積極的踐行有關的條例,這樣權益的維護才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減少損失。
存疑不起訴給予國家賠償之合理是否可行
存疑不起訴的情形都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存疑不起訴是什么意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中介公司違法嗎
2021-03-24企業之間能否直接借款
2020-12-05假釋考驗期多久
2020-11-20經濟犯判五年能假釋嗎
2021-01-16退婚彩禮應該怎么處理
2020-11-23擔保抵押到終審要多久
2021-02-22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民間借貸執行拍賣房子多長時間
2021-01-23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無證駕駛車輛肇事,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9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人民財產保險理賠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