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判機關公開宣判刑事案件的依據是什么?
在中國,各級人民法院實行公開審判制度的法律依據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2)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3)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會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二、司法解釋
法院審判案件公開進行的訴訟原則。開庭時間、地點對外公開,允許公眾旁聽和新聞記者采訪。審判公開原則最早為資產階級啟蒙學者所提出,以反對封建司法中的秘密審判、私設法庭、專橫擅斷。后為各國普遍采用。在中國,依照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下列情況不公開審判:
(1)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案件,一律不公開。
(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一律不公開;16歲以上未滿18歲的,一般也不公開。
(3)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上述案件不論是否公開審理,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公開審判是相對于秘密審判而言的。公開審判取代秘密審判是訴訟制度文明進步的表現。在封建專制社會,審判多在秘密狀態下進行,審判過程不僅不公之于眾,甚至在當事人之間也相互隔離。秘密審判的不合理性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受到進步思想家的猛烈批判。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公開審判制度逐漸成為現代各國的一項重要訴訟制度。
需要明確的是,審判機關公開宣判刑事案件是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的,涉及到當事人的訴訟案件是當前民眾比較關系的案件時,應當進行公司審判并宣判,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并及時搜集有關情況。另外,除特殊類訴訟案件可以涉及到秘密的,一般都需要進行公開審理和宣判。
不公開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訴訟不公開審判的案件有哪些?
刑訴法定不公開審判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時違反一個法律多條如何處罰
2021-02-02如何預防拖欠工程款
2021-02-19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沒領結婚證算事實婚姻嗎?
2021-01-18法院管轄的確定
2021-01-20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風險代理是怎么一回事?
2020-11-28回遷地辦理土地轉讓的費用是多少
2021-03-26公務員能接受農村拆遷賠償嗎
2021-01-01拆遷后無法安置房屋該怎么賠償
2021-02-14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有誤解該怎么辦
2020-11-13拆遷過程中,什么情況下拆遷戶可以提起聽證
2020-11-12陸河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27公房拆遷中拆遷人慣用的伎倆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