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對刑事案件抗訴的條件是什么?
1、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
2、確有抗訴的必要性。被害人的申請抗訴期為5天,自收到判決書后第二天開始計算。人民檢察院在收到申請書后5天內做出決定。要是對刑事案件的一審判決不服的話,此時被告人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提起上訴。而要是檢察院表示不服的話,那此時做出的就不再是上訴了,而應該是抗訴。
二、刑事抗訴包括兩種形式:
1、第二審程序抗訴,即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刑事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訴。
2、審判監督程序抗訴,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時,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訴。
第二審程序抗訴的條件是:
1、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
2、確有抗訴的必要性。
對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有抗訴必要,依法提出抗訴:
1、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證據,未經庭審證即作為裁判的根據,導致裁判錯誤的。
2、人民法院不采納公訴人庭前收集并經庭審質證的有效證據,僅因被告人翻供而判決無罪或改變事實認定,造成錯誤裁判的。
3、人民法院審判活動嚴重違反法定訴訟程序,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等行為,影響公正裁判的。
4、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錯誤,量刑雖然未致畸輕畸重,但社會影響惡劣的。
5、因重要事實、法定情節認定錯誤而導致錯誤裁判,或者因判決、裁定認定犯罪性質錯誤,可能對司法實踐產生不良效應的。
三、刑事被害人抗訴期多長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訴訟案件中被害人只有抗訴的權利,沒有上訴的權利。也就是說,刑事案件中如果被害人認為法院的審理不公,判決不當只能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由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
被害人的申請抗訴期為5天,自收到判決書后第二天開始計算。人民檢察院在收到申請書后5天內做出決定。
另外,除被害人自己可以提起申請抗訴外,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申請抗訴。這里的法定代理人主要指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居委會或村委會。這里的法定代理人的確定前提是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其他的不可以。因此在實踐中如果一個人屬成年人并且沒有精神病,該被害人如果被別人殺死,其家屬如果認為審判機關的判決不合理,則不能向檢察機關申請抗訴。
綜合上面所說的,案件判決之后是可以進行抗訴的,但也是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可以進行辦理,抗訴也是有時間規定的,公民一定要在時間之內并且拿到相關的證據才能抗訴成功,從而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民事訴訟中抗訴程序是怎樣的?
檢察院抗訴期限的有哪些內容
被害人刑事抗訴不成功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的前提有哪些
2021-02-18征地果樹補償標準
2021-02-06告政府能直接到中院嗎
2020-11-29普通許可可以轉授權嗎
2021-01-05計算機應用程序可否獲得專利
2021-02-14國企能購買有抵押的房產嗎
2021-02-25個人征信失信會影響子女嗎
2020-11-09房產證抵押貸款所需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4單位非法解除無固定期限的勞動者怎么賠償
2021-01-21警察立案后找不到嫌疑人怎么辦
2021-01-24勞動糾紛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04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航空公司騙旅客下機改簽延誤應如何理賠
2021-01-24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掛車事故沒保險怎么辦
2021-01-08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質核準
2021-02-23土地流轉農民入股合同怎么寫
2020-11-20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標準將會有哪些變化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