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程序訴訟時效中斷是什么意思?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訴訟時效中斷一般是因為當事人因為一些原因而向法院進行相關的申請才能將訴訟時效進中斷進行生效。對于訴訟時效的。一般是當事人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向法院申請相關的訴訟時效中斷。否則法院是不會同意訴訟時效中斷。一旦訴訟時效中斷計算開始,需要等到訴訟時效中斷結束之后才能開始進行權利生效。
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借條的訴訟時效中斷有哪些法定事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不給員工可否視同未簽
2020-12-18貿易公司注冊條件有哪幾種
2021-03-21商帳追收的費用由誰出
2020-12-24專利轉讓變更的流程規定是什么
2021-01-17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是不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
2021-02-14合同無效擔保人還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1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小學生用美工刀割傷人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2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1-22保險公司假現場拒賠合理嗎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