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程序訴訟時效中斷是什么意思?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訴訟時效中斷一般是因為當事人因為一些原因而向法院進行相關的申請才能將訴訟時效進中斷進行生效。對于訴訟時效的。一般是當事人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向法院申請相關的訴訟時效中斷。否則法院是不會同意訴訟時效中斷。一旦訴訟時效中斷計算開始,需要等到訴訟時效中斷結束之后才能開始進行權利生效。
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借條的訴訟時效中斷有哪些法定事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燙傷的醫療事故如何鑒定
2021-01-11員工個人能否自己申請工傷
2021-01-23中國公民在國外結婚需要帶什么證明材料
2020-12-04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權利人通知負有什么義務
2021-01-16離婚了孩子怎么上戶口本
2021-03-08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擔保合同另有約定是指什么
2021-03-02裝修合同工期延誤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1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怎么投保人壽險,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16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的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08如何給年老父母養老上保險
2021-01-22快速理賠需要報警嗎
2020-11-30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