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律師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其它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對于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際的犯罪事實來確定審查情況,對于確實存在上述法律中規定的情形的,律師和司法機關應當履行回避責任,其目的在于維護司法的公正性,否則可以導致判決的錯誤,而造成了司法公平正義的損失。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刑事訴訟法書記員適用回避制度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窩藏、包庇罪辯護詞
2021-02-27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效力
2021-01-22政府制定的律師服務收費如何確定
2020-11-25財產保全擔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2021-01-07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未做約定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3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房子被抵押還能繼承嗎
2021-02-28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競業限制解除后是否要遵守保密協議
2021-03-21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哪些勞動爭議可由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0-12-03去勞動局投訴,勞動局會過來處理嗎
2020-11-16人壽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哪些人壽保險合同無效
2021-02-28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