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可以申請司法鑒定人到法庭接受質詢么?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該條規定明確了鑒定人出庭制度及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法律后果。
二、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一)當事人濫用鑒定人出庭制度
根據民訴法七十八條,只要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鑒定人就應當出庭作證,實踐中,出現鑒定人濫用該項訴訟權利的情況。一些當事人出于拖延訴訟、制造障礙等目的,隨意、隨時提出鑒定異議,浪費了司法資源。
(二)鑒定人對出庭提出附加條件
鑒定人出庭義務是“絕對的”,不出庭就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法律責任。在實踐中,一些鑒定機構的鑒定人并不拒絕出庭作證,但對出庭提出各類附加條件,例如要求收取高額出庭費用,有些鑒定人要求的出庭費用金額幾乎與鑒定費用本身相差不多,再如對出庭作證時間提出要求等等。
(三)鑒定事項有嚴重擴大化趨勢
部分鑒定人出庭是因對鑒定事項權限的異議。鑒定意見是專業人士對專業問題的回答,但在實踐中鑒定事項擴大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只要當事人提出,鑒定機構對各類問題都傾向于作出鑒定意見。例如傷病員在養傷養病期間使用“紙尿褲”的合理總價都可以出具鑒定意見。哪些問題由當事人舉證,哪些問題由鑒定人出具鑒定意見,哪些問題需要法院裁量需要明確。
(四)鑒定人拒絕出庭作證的法律后果過于絕對
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在訴訟上該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在民事責任上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這樣就要選擇其他鑒定機構的鑒定人重新作出鑒定意見,但有些情況下因為客觀原因無法重新作出鑒定,這類問題應如何處理需要明確。
由此可見,根據最新民事訴訟法規定,如果當事人或者法院對鑒定結果產生異議,則當事人可以申請司法鑒定人到法庭接受質詢。如果鑒定人拒不出庭的,其做出的鑒定結果無效,法院不予采納。并且,司法鑒定人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之所以這么規定也是為了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鑒定人員失職瀆職,做出失真的鑒定結果。
?司法鑒定機構章程 ?
?司法鑒定質量評估
?司法鑒定申請提出期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名下沒有財產可以做擔保嗎
2020-11-08醫療糾紛行政處罰的種類
2020-12-07催告書的時限是多少天
2020-11-27不可抗力及違約責任的免除
2020-11-14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贍養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1香港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0-12-05商業銀行破產給賠付嗎
2021-01-08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2020-12-10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保險合同效力變更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03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保險索償手續如何辦理
2020-11-23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保險公證人管理規則
2020-12-07保險受益權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2021-02-0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賠償案例
2020-11-21土地轉包期內乙方死亡繼承人可以繼承嗎
2021-03-15舊房改造和棚戶區改造是一樣的嗎,應當如何補償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