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條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請求賠償的,占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占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被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時無權占有人責任的規定。
●立法背景
當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時,如果占有人和占有返還請求權人之間,有寄托、租賃等關系或者有其他正當的法律關系時(即有權占有的情形),占有人就被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所負的責任等,均各依其基礎法律關系去解決;但如果不具備寄托、租賃等此種正當法律關系或者外形上雖有此類關系但實為無效或者被撤銷時,則占有人同占有返還請求權人間的責任義務如何確定,不免發生問題。雖然關于這一情形,可以適用有關侵權行為或者不當得利的規定,但僅僅有此不足以充分解決問題。所以本條規定此種情形下,占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占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條文解讀
為了更準確地理解本條的含義,有必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作進一步說明:
1.毀損、滅失的含義。毀損的含義易于理解,它使得被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價值或者交換價值降低;而所謂滅失,指被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對于占有人來說.不復存在,這包括物的實體消滅和喪失下落,或者被第三人善意取得而不能返還。例如甲的自行車被乙借用到期不還,乙在自行車鏈條掉脫的情形下仍執意騎行導致自行車鏈條斷裂,即為毀損行為;如乙疏忽大意將自行車停放河灘處未有任何固定措施,河灘漲水將自行車沖向下游無法找回,或者乙疏忽大意疏于保管致使自行車被盜無法找尋等,都稱之滅失。
2.善意占有人對占有物毀損、滅失的責任。雖然善意占有人于占有物上所行使的權利,被推定為其合法享有,其對被占有物的使用,被規定為占有人的權利,但該物畢竟在法律上不屬于占有人所有,如果造成占有物毀損、滅失的,占有人還應當對物的真正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法律還應當考慮減輕善意占有人的責任,以貫徹法律對善意占有人的保護。因此,在確定善意占有人的責任時,應當依照不當得利的返還原則,即只有善意占有人因物的毀損、滅失而受有利益時,才對物的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未受有利益,則不必賠償。所謂因物的毀損、滅失而受有利益,指占有人所受積極利益,如當物的毀損滅失由第三人造成時,占有人取得的賠償金或者替代物;而消極利益,指占有人因物的毀損滅失而減少支出的費用,則不在此列。例如,甲誤將乙家的小羊認為己有,而村人丙打獵誤射小羊,事后丙賠償甲500元錢或者一只牛犢,乙可以依據本條向甲要求返還丙所賠付的500元錢或者牛犢;但如果丙未對甲進行賠償,乙不能以小羊已亡,甲節省了每日飼養費用為由,要求甲返還所省費用。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民法典及我國臺灣地區“民法”關于此賠償責任有“可歸責于占有人的事由”為限的規定。例如《日本民法典》第191條規定,占有物因應歸責于占有人的事由而滅失或者毀損時,善意占有人在因滅失或毀損而現受利益限度內,負賠償義務。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953條規定,善意占有人,因可歸責于自己之事由,致占有物滅失或毀損者,對于回復請求人,僅以因滅失或毀損所受之利益為限,負賠償責任。但本法認為,善意占有人的責任既然可以限定在以其所受利益為限,則造成毀損、滅失的原因可不必追問,無論是否可以歸責于占有人,只要其對被占有物的毀損、滅失受有利益,則都應在所受利益范圍內對權利人承擔責任。
3.惡意占有人對占有物毀損、滅失的責任。所謂惡意占有,指明知或者因重大過失不知自己為無權占有而仍然進行的占有。是否為惡意占有,依占有人取得占有時的具體情況而進行判斷。取得時為善意,而后得知自己為無權占有的,自其知道之時起,變為惡意占有人。惡意占有人明知自己無權而仍然占有他人之物,其占有不僅缺乏法律上的正當根據,道德上也乏善可陳,因此各國立法均對惡意占有人苛以較重的責任。
惡意占有人通常系由侵權行為取得占有,因此在決定惡意占有人責任時,應參考侵權損害賠償的原則,損失多少賠多少,除去占有物的價值外,還包括物的權利人所失的利益。此外,占有物的價值,以物的實際價值為準,惡意占有人取的占有時的價值與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時的價值不同的,以較高價值的為準。值得說明的是,有些國家的立法例將惡意占有人的賠償責任限定在可歸責于其的事由為限。如《德國民法典》第987條、《日本民法典》第19l條均規定,占有物因應歸責于占有人的事由而滅失或者毀損時,惡意占有人對回復人負賠償全部損害的義務。但本法未采取此種立場,而是對惡意占有人苛以更嚴厲的責任,即無論物的毀損、滅失是否可歸責于惡意占有人自身,對于物的權利人,惡意占有人都應負擔賠償全部損失的責任。
最后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權利人(回復請求權人)因被占有物的毀損、滅失所受的損害,因權利種類的不同而有差別。當權利人為所有權人時,賠償范圍應為物的價額;當權利人為運送人、質權人或者租賃人時,對于占有物僅有限定的利益,其賠償應以其限定的利益為限。例如因占有物的滅失而不能回復所生之損害,質權人只能請求賠償質權的價額,運送人只能請求賠償與其運費相當的金額,其殘余之額,應為所有權人保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09擅自開征稅收怎么處理
2021-02-07110可以舉報騷擾電話嗎
2021-02-22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總結范本如何書寫
2020-11-08二十年的訴訟時效有變動可能嗎
2020-12-02在商場摔傷賠償金額一般是多少
2021-03-14網上處理違章一般多長時間
2021-01-31車被扣了怎么辦罰完款才能拿車嗎
2021-03-23欠條、借條和收條的法律效力
2020-11-08民事訴訟律師費最新標準
2021-01-01父母贈予安置房能收回嗎
2020-12-05下落不明三年的人已被宣告死亡了嗎
2021-01-02不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怎么辦
2020-11-26無故辭退怎么找勞動仲裁
2021-03-15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崗前培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嗎
2021-02-02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