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刑法第249條),是指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民族平等。我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國憲法第4條規定:“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民族平等是憲法平等原則在民族政策方面的體現,有兩個層次上的含義:一是各民族權利平等,即各個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這是較淺層次上的民族平等;二是各民族間事實上的平等,即各個民族在經濟、文化等發展水平上的一致,這是深層次的民族平等。現階段,我們說各個民族平等即是第一層次上的,具體指各個民族在我國都是祖國統一大家庭中的一員,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公民享有的具他合法權益。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所侵犯的民族平等權利也就是這個意義上的平等權利。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行為。所謂煽動,是指以語言、文字等形式公然宣傳。所謂民族仇恨,是指基于種族、膚色、世俗的原因而產生的強烈憎恨。所謂民族歧視,是指基于種族、膚色、世俗的理由而對人們進行區別、排斥、限制,意圖損害其他民族平等地位以及其他合法權益。
本罪的行為方式一般有:散發、公開陳列、張貼、放映或以其他方式使他人獲得文書,鼓吹暴力或種族仇恨的行為。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只有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所謂“情節嚴重”,一般是指具有以下幾種情形:(1)動機十分卑劣的,如為了掩蓋自己的違法、犯罪行徑而煽動民族仇恨、歧視的;(2)煽動手段惡劣的,如使用侮辱、造謠等方式的;(3)多次進行煽動的;(4)煽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影響惡劣的;(5)煽動群眾人數較多,煽動性大的。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為目的。
三、認定
(一)本罪與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界限
兩罪都是破壞我國民族之間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的犯罪,其主觀特征都為故意犯罪,但兩罪的區別表現在:
1、主體要件不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主體要件為特殊主體,即只有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自然人才能構成此罪,非國家工作人員或者雖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但不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其侵犯少數比族風俗習慣的行為不構成此罪。當然,倘其行為符合其它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構成要件的,應以他罪定罪處罰,而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凡所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構成本罪。
2、客體要件不同。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各民族的平等權利,有時,本罪的客體還可能是復雜客體,即行為人實施的煽動行為不僅構成對其一民族平等權利的侵犯,有時還可能直接侵害有關民族公民的人身、名譽、人格等權利;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客體則是我國少數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權利。
3、客觀要件不同。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客觀特征主要表現為行為人故意實施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的行為。煽動,就是蠱惑人心,以鼓動、勸誘或者其他方法,促使某一民族群眾對其它民族產生仇恨、歧視等情緒或心理,或者采取一定的敵視行動。其危害性就在于可能使被煽動者產生某種破壞民族團結的違法犯罪的意圖和行動。行為人進行煽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書寫、張貼、散發標語、傳單、印刷、散發非法刊物;錄制、播放錄音、錄像;發表演講、呼喊口號等,從而制造民族矛盾,使不同民族之間相互為敵或相互歧視。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客觀特征則表現為非法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行為。所謂非法侵犯,是指違反憲法和有關的法律規定,采用暴力、脅迫等手段,破壞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或者強制少數民族改變自己的風俗習慣。從司法實踐來看,非法侵犯行為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強迫少數民族改變自己的風俗習慣,例如,強迫少數民族改變自己的飲食禁忌,禁止少數民族公民身著民族服飾等;其二,破壞少數民族的風俗活動,例如擾亂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阻撓少數民族的婚喪嫁娶儀式等;其三,阻止少數民族對自己風俗習慣的改變等。
(二)本罪與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
1、侵犯的客體不同。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既包括信仰某種宗教的權利,也包括不信仰某種宗教的權利;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侵犯的主要客體則是各民族的平等權,即憲法和法律所規定和保護的全國各民族之間團結、平等、互助的關系。
2、客觀要件不同。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具有非法剝奪公民正當的宗教信仰自由,情節嚴重的行為。所謂非法剝奪,是指違反法律規定,采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手段,禁止和干涉他人的宗教信仰。如阻撓公民或教徒參加正當的宗教活動,搗毀或封閉宗教活動場所及必要設備,強迫公民改變自己的宗教信仰等。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客觀方面則表現為行為人以鼓動、勸誘或者其他方法對某一或某些民族進行蠱惑,以期在不同民族之間制造相互仇恨、相互歧視的狀態或心理,甚至引起民族之間的直接糾紛和沖突。其煽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書寫、張貼、散發標語、傳單、印刷、散發非法刊物;錄制、播放錄音、錄像;發表演講、呼喊口號等。至于被煽動者是否受煽動而從事破壞民族團結的活動,則對它罪沒有影響,只是在量刑時應予以考慮。
3、主體不同。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只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才可能構成本罪;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主體則為一般主體,即只要是年滿16周歲的具有刑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實施了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行為的,都有可能構成本罪。
4、主觀不同。雖然兩罪在主觀方面都是出于故意,但兩罪行為人的具體認識則不同。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行為人明知他人有宗教信仰自由權利,自己的剝奪行為是非法的而故意實施;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行為人明知自己的煽動行為可能導致不同民族之間相互為敵或相互歧視而積極為之。
四、處罰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程款被惡意拖欠怎么解決
2020-12-10購房定金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為取證偷拍洗澡鏡頭侵犯隱私權
2020-11-11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治安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3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經常拖工資可以離職嗎
2021-02-16婚后獨自買房如何才能算自己的個人財產
2020-12-19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雇人代班15天被除名
2021-02-20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的除斥期間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車險理賠過期責任究竟在誰
2021-02-16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1-27哪些情況投保人需如實告知
2020-12-04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一條有什么內容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