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計算機犯罪作為一種新型犯罪,具有智能型的特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行為人都具備了相當程度的計算機專業(yè)技術知識,甚至可能是這方面的專家,但這并不能說明計算機犯罪的主體是一種特殊主體。
其一,在刑法通行理論上,特殊主體的特殊性通常在于,它不僅要求行為人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而且還要求行為人具備法定的特殊身份。這種法定的特殊身份不外乎要達到兩點目的:
一是借助行為人某些特殊身份的有無,來限制某些犯罪主體及犯罪成立的范圍,以區(qū)分罪與非罪和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以便準確妥當地對某些危害行為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借助于行為人的特殊身份的有無,來區(qū)分危害程度不同的犯罪之輕重罪責,以突出和加重對某些具備特殊身份的犯罪人及其特定犯罪行為的打擊,使刑罰的適用與刑事責任程度相適應,同時也對某些因具備特殊身份而使其行為危害程度較小的犯罪分子和犯罪行為從寬處罰,做到寬嚴相濟。從特殊身份對定罪量刑的影響來看,將計算機犯罪的主體歸納為具有一定專業(yè)知識的特殊主體,將無法實現(xiàn)上述刑罰目的。一方面,如果借助專業(yè)知識的有無來確定某一計算機犯罪成立與否,將導致大量的計算機犯罪行為無法得到應有的懲治,導致有罪不罰;另一方面,以專業(yè)知識的有無或者說強弱來確定同一故意犯罪行為的罪責的輕重,則不易體現(xiàn)罪刑相適應原則。同時,專業(yè)知識強弱的確定標準也是一個難題,易導致量刑操作的復雜化,從而導致隨意性。
其二,刑法學界的通論認為,法定的特殊身份,可能是因自然賦予而形成(即自然身份),如基于性別的事實可有男女之分,基于血緣的事實而可形成親屬身份;也可能基于法律賦予而形成(即法定身份),如軍人、司法工作人員等。從這一方面來講,行為人熟悉、精通某一方面的知識既不能構成自然身份,也不能構成法定身份,所以此類行為人并不具備特殊身份,因而計算機犯罪的主體應當是一般主體,這是毫無疑問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肝挫裂傷能評傷殘嗎
2021-01-15偷窺隱私在法律上如何處理
2021-03-17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幾年到期
2021-02-07勞動者如何快速有效討薪
2021-01-18監(jiān)護人無法履行責任的條件怎么認定
2021-01-14自書遺囑的有效條件
2021-03-10家庭暴力離婚賠償多少
2021-03-12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xù)有什么
2021-02-07試用期要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1-02-17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0-11-08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guī)定是什么
2021-01-31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對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外資保險公司違反法律被吊銷證書的如何處理
2021-03-09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真的能夠養(yǎng)老嗎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