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計算機犯罪作為一種新型犯罪,具有智能型的特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行為人都具備了相當程度的計算機專業技術知識,甚至可能是這方面的專家,但這并不能說明計算機犯罪的主體是一種特殊主體。
其一,在刑法通行理論上,特殊主體的特殊性通常在于,它不僅要求行為人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而且還要求行為人具備法定的特殊身份。這種法定的特殊身份不外乎要達到兩點目的:
一是借助行為人某些特殊身份的有無,來限制某些犯罪主體及犯罪成立的范圍,以區分罪與非罪和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以便準確妥當地對某些危害行為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借助于行為人的特殊身份的有無,來區分危害程度不同的犯罪之輕重罪責,以突出和加重對某些具備特殊身份的犯罪人及其特定犯罪行為的打擊,使刑罰的適用與刑事責任程度相適應,同時也對某些因具備特殊身份而使其行為危害程度較小的犯罪分子和犯罪行為從寬處罰,做到寬嚴相濟。從特殊身份對定罪量刑的影響來看,將計算機犯罪的主體歸納為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特殊主體,將無法實現上述刑罰目的。一方面,如果借助專業知識的有無來確定某一計算機犯罪成立與否,將導致大量的計算機犯罪行為無法得到應有的懲治,導致有罪不罰;另一方面,以專業知識的有無或者說強弱來確定同一故意犯罪行為的罪責的輕重,則不易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同時,專業知識強弱的確定標準也是一個難題,易導致量刑操作的復雜化,從而導致隨意性。
其二,刑法學界的通論認為,法定的特殊身份,可能是因自然賦予而形成(即自然身份),如基于性別的事實可有男女之分,基于血緣的事實而可形成親屬身份;也可能基于法律賦予而形成(即法定身份),如軍人、司法工作人員等。從這一方面來講,行為人熟悉、精通某一方面的知識既不能構成自然身份,也不能構成法定身份,所以此類行為人并不具備特殊身份,因而計算機犯罪的主體應當是一般主體,這是毫無疑問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羅玉林律師執業已經20余年,曾在某國有交通企業(上市公司)法律顧問工作近十多年,先后接觸和辦理過各種類型的經濟、民事、海事、海商糾紛、執行等案件。熟悉企業內部法律事務管理及各類案件訴訟操作規程和技巧,尤其熟悉合同糾紛、債權債務、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婚姻家庭、損害賠償等各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性規定,有著豐富的訴訟實踐經驗。 自1990年起從事律師職業,執業以來,堅持 “敬業勤勉、誠實信用” 的服務宗旨,盡力為委托人辦好每一件案件,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委托人的合法權益。
買賣雙方約定低價食品變質賣方不負責是否有效
2020-11-20司機開車看書擼狗如何處罰
2020-11-23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2021-03-23交通事故需要賠償哪些費用
2021-02-07何謂家庭冷暴力?發生家庭冷暴力怎么處理
2020-12-05老人的贍養費標準
2020-11-18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刑事被告人沒有戶籍怎么辦
2021-02-08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人壽保險理賠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保險公司拒賠的情形
2021-01-26車險理賠:體現服務的窗口
2021-02-04村委會有權決定土地流轉的收益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