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死刑制度存在哪些問題
(一)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適用死刑罪名過多
在1997年刑法修改之前,不少學者即對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是否應21該設置死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不少學者主張廢除這類犯罪的死刑,廣泛適用罰金刑、財產刑等刑種。
學者們進一步指出,現階段如果不能做到廢除死刑,至少應該減少經濟和財產犯罪的死刑。在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中設置過多的死刑罪名,有悖于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和死刑的適用條件。對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適用死刑雖然能取得有限的預防、威懾效果,但社會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二)未規定死刑犯的赦免權
《公約》第6條第4款規定:任何被判處死刑的人應有權要求赦免或減刑,對一切判處死刑的案件均得給予大赦、特赦或減刑。可見,要求赦免或減刑,是《公約》規定的死刑犯的基本人權。為盡快和國際社會接軌,減少國際上對中國人權問題過多的責難,刑法應將要求赦免或減刑規定為執行死刑前的最后一個程序。我國規定了死刑緩刑制度,即死緩制度,這是有中國特色的死刑執行制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贊賞。但是,我國刑法沒有規定死刑赦免制度。
(三)死刑緩期執行制度尚欠科學
死刑緩期執行制度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它將死刑分為必須立即執行和可以緩期執行兩大類。但對于死刑緩刑考驗期內既有重大立功又故意犯罪的特殊情況缺乏相關司法解釋,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其二,對故意犯罪后經查證屬實是否立即執行死刑認識上有分歧。
(四)被告人的辯護權難以有效行使
1、死刑犯享有的指定辯護的權利難以充分實現
根據國際公約的要求,死刑犯的辯護權利是絕對的,不可克減的。國家必須提供條件保證每個死刑犯在訴訟過程中都得到充分的辯護。雖然我國法律對無力聘請律師的死刑案件的被告人給予了指定辯護的權利,但被告人很難享受到律師的有效辯護服務。法律援助近乎無報酬勞動,死刑案件辯護的風險又大,律師接受法院指定提供法律援助的辯護積極性往往不高,即使勉強接受,也多是消極應付,起不到應有的辯護作用。
2法庭審理中難以進行有效辯護
但在我國刑事審判實踐中,審判人員受理死刑案件時不僅是作形式審查,還要進行實質審查。通常情況下,只有法官認為指控成立時才會決定開庭。因此,只要法官決定開庭,也就意味著他已形成“有罪先見”。但是這種“有罪先見”顯然只是根據控方提供的有罪證據材料形成的結論,并沒有聽取辯方意見。辯方要想改變審判人員這種“有罪先見”,必須要在法庭上舉出有力的新證據,或者找到原有證據間的重大缺陷,但在我國現行刑事訴訟程序設計中,這對律師來說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工作,被告人自己更是無能為力。加之審判實踐中的存在的法庭審而不判,審判委員會判而不審等問題,使得被告人的辯護權在審判過程中更難以有效行使。
3死刑復核過程中辯護權的流失
我國法律雖然對死刑判決特別增加了一道復核程序,然而“在死刑復核程序的現實運作過程中,沒有辯護人,沒有控訴方參與,只有法院在這個司法劇場中上演著‘獨角戲’。”這一過程本質上屬于一種行政審批過程,是復核機關一種單方的行為,不可能給被告人留辯護的空間,這種只由法官單方審查決定,控辯雙方沒有主體地位,法官不需要詢問并聽取控、辯雙方意見的復核程序不利于限制死刑的適用。
(五)死刑案件審判組織結構及判決表決程序不合理
死刑案件屬于重大案件,依法必須由法院審判委員會作出判決。審判庭先開庭查清案件事實,聽取控辯雙方的主張和理由,然后由審委會閉門開會,聽取辦案人員的匯報,再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方式,做出是否適用死刑的判決。這種審、判分離的審理模式及表決方式很難保證案件判決正確性。
第一、法庭審而不判,審委會判而不審。審委會委員對法庭審判情況的了解不是通過自己的親歷體驗得出來的,而是依賴庭審法官的匯報,這就在判決者和法庭之間加進了一個“主觀過濾層”,難以保證他們所了解案件的客觀真實性;
第二、審委會審判案件涉及面廣,數量多、時間緊,任務重。每次開會前,總有刑事、民事、行政等一堆重大、疑難案件等待裁決。審委會成員不但沒有機會,更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詳細了解各個案件的情況;
第三、審委會斷案不具有訴訟性。控辯雙方都不能參加,控、辯意見無法直接傳達給判決者,也無法及時了解審委會可能產生的疑問并當場釋清,因而使審委會無法做到“兼聽則明”;
第四、審委會成員構成復雜。,刑事法官、民事法官、行政法官均是術有專攻,其中精通刑法者是少數,然而每個成員都就享有平等的表決權。這就難以保證每人的判決意見都能完全符合刑法的規定;
第五、只要有參加表決人員的半數同意判處死刑即可下判。這就意味著在死刑案件中,裁決機構在有49%成員對是否應該適用死刑仍然存在不同意見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判決剝奪一個人的生命。生死對于判決者來說可能只決定于多出或者缺少的一票,而對于一個公民來說,則是生死兩重天。相反,美國法律規定死刑案件必須由陪審團進行審理,并且必須在陪審團一致認為有罪時才能確定有罪。這種慎重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值得我們效仿的。
(六)死刑執行方式有待進一步文明化
我國的死刑執行方式中目前占據主導地位的還是槍決,少數地方開始實行注射。與美國的電椅、毒氣、槍決、注射、絞刑相比,中國雖顯得較為科學,但因槍決已被普通認為不文明、不經濟,且注射已開始被廣大民眾接受,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去跟上世界先進刑罰文明的步伐;積極推廣注射刑,以期使死刑執行方式進一步文明化。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您有其他疑問,歡迎移步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占主要責任能否視為工傷
2021-01-08不安抗辯權的行為表示方式是哪些?
2020-12-09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
2020-12-132020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2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什么是爛尾樓?怎樣避免買爛尾樓
2021-02-04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交強險賠償范圍及限額有什么變化
2020-11-24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保險合同對于違法行為是否免責
2021-03-0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保險公司拒賠理由有哪些
2020-12-27農民可以自主要求延長承包期嗎
2021-03-11違建房屋,拆遷時怎么做,才盡可能的有補償
2020-12-22金灣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9拆遷出嫁女戶口還在本村如何安排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