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標的物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同時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后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標的物的“交付”與所有權的轉移同時發生(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除外),所以依物之所有權來確定買賣合同中標的物孳息的歸屬并不存有障礙。
但在具體實踐中由于買賣合同標的物的復雜性、交付方式的多樣性等,造成標的物的交付與所有權的轉移之間常存有時間差,在買賣合同的履行中如何確定標的物所生孳息的歸屬,它又有著自己特殊的規則。買賣合同中利益與風險共存,我國合同法對利益與風險在買受人與出賣人之間如何分擔,原則上都規定了以標的物的“交付”為分配點,但由于買賣合同標的物本身的復雜性,在司法實踐中形成標的物交付方式和所有權轉移方式的多樣性,給實踐中正確判斷標的物孳息的歸屬帶來一定困難,理論上也頗多歧義。在實踐中,單純依所有權來確定孳息的歸屬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尤其在買賣合同的履行中,未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買受人有權收取孳息的情形即時常發生。
一、動產所有權的轉移對標的物孳息歸屬的影響
1.合同當事人對所有權無特殊約定的,動產所有權從交付時起轉移,在實踐中,無論是現實交付還是擬制交付,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發生轉移,故標的物孳息的歸屬亦可依物之所有權來確定,即所有權轉移(交付)前孳息歸出賣人,所有權轉移(交付)后歸買受人。
2.合同當事人約定出賣人對標的物所有權保留的,標的物的孳息自交付時起轉移給買受人,而不以所有權是否轉移為條件。但在實踐中有觀點認為,所有權保留的約定一般是以買受人未支付對價為前提,此時買受人未支付合同價款,就不應享有收取孳息的權利。
筆者認為,孳息的歸屬確是基于物權法上所有權的理論來判斷,但在實踐中有例外,買賣合同中標的物孳息的歸屬即是例外之一,即以標的物是否已交付為判斷標準,因為買賣合同中當事人對標的物的認知與認可是在交付之前作出判斷的,其對價也是基于此而定,交付之后標的物的自然變化與買賣行為本身并無關聯,所以法律規定了以“交付”作為買賣合同中風險承擔與利益承受的分配點,一般情況下,所有權轉移伴隨標的物交付行為的完成而發生,至于當事人約定所有權保留的,不過是出賣人基于減輕交易風險而采取的一種擔保措施,在買受人不適當履行支付價金義務時多了一條法律救濟的途徑,既可要求買受人支付價金,又可要求其返還原物,而此時,出賣人是否可以要求買受人一并返還孳息?
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買受人基于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而占有標的物并非無權占有,其未支付對價只是與出賣人之間形成一種合同之債的關系,出賣人可通過要求買受人在返還原物的同時承擔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而不能對標的物的孳息一并主張權利。
二、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對標的物孳息歸屬的影響
關于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現代各國法律一般都明確規定了登記公示的原則,我國相關法律亦規定了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以登記為準。但實踐中不動產標的物的交付行為與所有權變動的登記行為有時同時發生,有時先后發生,這就給確定標的物的孳息歸屬造成一定的難題。
1.不動產標的物的交付與所有權變動的登記行為同時進行的,此時交付行為與所有權轉移同時發生,標的物孳息的歸屬一般不存爭議,交付(所有權轉移)前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所有權轉移)后孳息歸買受人所有。
2.交付不動產標的物后再辦理所有權變更登記手續的,此時買受人依據買賣合同已實際占有標的物,無論其是否支付對價,孳息均應歸買受人所有。例如,房屋所有權人(出賣人)在變更產權登記前即已將該房屋鑰匙交給買受人,在法律上應視為已實際交付房屋,此時若將房屋出租,租金應歸買受人所有,承租人如向產權人(出賣人)支付租金,出賣人則不得收取,如果收取即屬不當得利,應予返還。
3.先進行所有權變更登記后交付不動產標的物的,此時仍應以交付標的物的時間作為判斷孳息歸屬的利益分配點,交付前孳息歸出賣人,交付后孳息歸買受人。在所有權變更登記行為完成后,出賣人應當交付標的物而未交付的,其占有標的物也不能認為是無權占有,而屬履行合同義務不適當,即遲延交付,其應承擔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此時,買受人對出賣人可享有兩項權利:一是基于買賣合同的債權請求權;二是基于標的物所有權的物上請求權。而對于標的物所生孳息,買受人則無權收取。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借條過期5年還有效嗎
2020-12-04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私營企業嗎
2020-12-20想離婚怎么進行外遇取證
2021-01-16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事實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規定
2021-01-02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中外投資類保險產品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8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公眾責任險投保的意義
2021-01-23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權利和義務
2020-11-12費差益
2020-11-29房屋拆遷許可證可否延期
2020-12-27非法轉讓土地獲取拆遷補償款如何處理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