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的演變
1.發行監管主體的演變
我國證券市場發端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從簡單利益主體向復雜、多元利益主體轉變的時代,因此,監管主體的變化也必然帶有利益主體變遷的烙印.
在中國證監會成立之前,股票發行市場監管主體包括人民銀行、中央及地方體改委、計委和國務院證券委等政府部門。中國證監會成立之后,地方證管辦相繼成立。這些證管辦屬于地方政府,他們集政府利益、國有企業利益和投資者利益于一身。
國務院證券委在1998年8月被撤消后,其職能并入中國證監會,地方證券監管部門改由證監會垂直領導,證券市場主導監管者的權力開始集中統一。
依據《證券法》,目前的監管主體主要是指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中國證券業協會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等,其核心權力機關為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屬于政府機構(《證券法》第七條規定,中國證監會是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授權履行監督管理職責)。證券業協會名義上是民間組織,實際上隸屬于中國證監會(《證券法》第一百六十二條指出,證券業協會是證券業的自律性組織,是社會團體法人。但從其職責上看,有隸屬于中國證監會的法律依據。在《證券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的證券業協會履行的職責中包括,“協助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教育和組織會員執行證券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賦予的其他職責”等)。交易所的監管權利主要也來自中國證監會(《證券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交易,必須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授權證券交易所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核準股票上市申請)。
從上述監管主體的構成看,我國股票發行監管屬于政府主導型,這與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與管理者的雙重身份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監管體制為集中統一管理,反映了我國證券市場“新興加轉軌”的發展特色,其中,中國證監會的派出機構是中國證監會的直屬部門,中國證監會對其有較強的控制權。從現行法規條文看,證券業協會和交易所的監管權責并不是很明確,可能會出現與證監會分權的現象,以至加大新股發行市場的社會交易成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批捕后最長羈押多久
2021-01-22股權眾籌融資是否涉嫌非法集資
2021-03-20新工藝是否可以申請專利權
2021-03-07掉頭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0-12-08車禍精神損害賠償的索賠如何確定
2020-11-21和艾滋病人結婚是無效的嗎
2021-03-02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案例分析
2021-01-30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有什么內容
2020-11-29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1-01-04回遷房和拆遷安置補償協議中的面積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