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調整的對象是社會關系。任何一個部門法之所以能獨立存在,就是因為它有著與別的部門法不同的調整對象。然而在我國,無論是刑法典還是刑法學都沒能正確揭示刑法的調整對象。而調整對象的確立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刑事立法及刑法學體系是否科學。因此,加強刑法調整對象的研究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筆者認為,刑法的調整對象既不是廣泛的社會關系,也不是犯罪與刑罰的關系。對刑法的調整對象應進行多層次的剖析。從表層看,其調整對象是刑事關系(或刑法關系、刑事法律關系,下同);從中層看,其調整對象是刑事責任關系;從深層看,其調整對象是政治關系。刑事關系和刑事責任關系是對刑法調整對象的法學認識,政治統治關系是對刑法調整對象的社會認識。
一、刑法調整對象的若干觀點評析
就筆者所知,目前我國刑法學界關于刑法的調整對象存在著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即“廣泛社會關系說”、“罪刑關系說”和“刑事法律關系說”,其中,以“廣泛社會關系說”的影響最大。
(一)“廣泛社會關系說”評析
該說認為:“刑法所保護和調整的社會關系范圍廣泛,凡是涉及到統治階級利益的重要的社會關系,刑法都要予以保護。”(注: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全書》,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頁。)“所有部門法所保護和調整的社會關系,也都同時借助于刑法的保護和調整。”(注:高銘暄主編:《中國刑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頁。)一些法理學教科書也認為:“刑法可以調整不同種類的社會關系。”(注:沈宗靈主編:《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頁。)該說在我國影響最大,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也最大。
筆者認為“廣泛社會關系說”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
1.該說不符合刑法的本質。刑法是國家制裁犯罪分子的法律,而犯罪的本質是危害整個社會的行為或反對統治關系的行為。因此,刑法只應調整作為整個社會的代表者、統治者的國家在同犯罪行為的斗爭中發生的關系,即只調整國家與犯罪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而不應調整什么廣泛的社會關系。
2.該說與法理不符。從法理上講,任何部門法都必須有其特定的調整對象;否則就不存在該部門法。如果說刑法調整廣泛的社會關系,這實質上是說刑法沒有特定的調整對象,從而否認了刑法存在的必要性。
3.該說混淆了刑法的調整對象與刑法的目的。保護各種社會關系是刑法調整特定社會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保護不等于調整,保護發生在社會關系外部,而調整發生在社會關系內部。刑法并不通過調整人們在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等領域的行為從而對這些社會關系進行調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微撞車逃逸扣12分后多久能重考駕照
2021-01-07交通事故植皮能評殘嗎
2021-02-06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勞動合同不合法服務期限還有效嗎
2021-01-30勞務合作協議書范本
2020-12-03丟貨了公司就不發工資可以嗎
2020-12-25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二手車沒保險違法嗎
2021-03-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21-01-22保險合同未約定自殘免責時,被保險人自殘應如何處理?
2020-12-01村委會非法轉讓土地如何處罰
2020-11-20住宅樓能做土地出讓嗎
2021-02-12土地出讓金誰來承擔
2020-12-20確認拆遷紅線范圍后,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2020-11-22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拆遷補償涉及多項資產時營業稅要如何處理
2020-11-25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