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家最終解釋權條款的產生根源
近年來,商家最終解釋權條款的產生和蔓延并非偶然,而是有著一系列的社會與經濟根源。首先,最終解釋權條款源于競爭日益激烈、但競爭秩序并不規范的市場環境。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健全,我國當前不少消費產業(包括旅游、零售、餐飲等行業)等已經開始步入微利產業,以蠶食消費者利益為代價的暴利行業日益減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對消費者來說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我國1993年《反不正當競爭法》不能完全適應當前企業競爭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加之該法的實施狀況并不盡如人意,致使企業之間的不正當競爭手段盛行。為了推行不正當競爭手段,有些商家不惜超越自身的財力負擔能力,對廣大消費者信誓旦旦地大肆承諾降價讓利。既然降價讓利是商家吸引消費者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商家對于這些承諾往往沒有能力履行。可見,商家最終解釋權條款是商家不正當競爭手段派生出來的一個附帶現象而已。因此,遏制最終解釋權條款有助于恢復公平競爭秩序,競爭秩序的康復也有助于遏制最終解釋權條款的蔓延。
其次,最終解釋權條款源于商家對消費者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從理論上說,慘烈的市場競爭未必一定催生最終解釋權條款。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治健全、商業信用評價體系成熟、失信制裁機制有效、商業倫理獲得商家自覺踐守的情況下,即使市場競爭再激烈,也不必然出現最終解釋權條款。問題在于,由于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健全,失信制裁機制和誠信褒獎機制均不成熟,不少商家尚未把自覺踐行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作為自覺自愿的經營方略,而是把誤導和欺詐消費者視為經營之能事。商家的如意算盤是,先通過促銷廣告,承諾消費者獲利之大、商家讓利之巨,進而刺激廣大消費者省錢或者沾便宜的消費心理,誘導消費者非理性的消費活動,擴大商家的銷售額。然后,商家再通過事后“最終解釋權”的行使,虛化甚或否定自己在消費者購買之前所作的承諾。這樣,商家既可吸引到消費者,又無需承擔自己承諾的義務。由此可見,商家將促銷承諾與最終解釋權一起推出的時候就潛藏著失信毀約的動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聘用合同是正式員工嗎
2021-01-10怎樣確定合同履行地點不明確
2021-02-02醫療事故責任與非醫療事故責任有什么區別
2021-03-14行為人故意在高空拋物的會構成犯罪嗎
2021-02-06農民在城市打工車禍致殘殘疾賠償金怎么算
2021-01-06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交通事故糾紛司法解釋
2021-01-30把自己的孩子送養出去犯法嗎
2020-11-20去拘留所探視要帶什么手續拘留所
2020-12-08承包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1-19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疑問有哪些
2020-12-01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及探討
2021-02-28摩托車發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運輸工具保險的主要險種有哪些
2021-02-19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