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索賠權?
一些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往往只對產品的質量問題進行投訴,放棄了許多受到侵害而應當提出索賠的權利。
一、延時服務可以索賠
消費者都知道,接受了一個部門或其他類似的服務,延時不付費時,會被強行收取滯納金。
但如果先期付了費,卻沒有按時得到應得的服務,可以得到損失賠償。
對延時服務的索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事后索賠,一種是事中索賠。
前者較易,但由于服務已過,可能造成消費者收集證據的困難;后者較難,但通常會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二、耽誤使用可以索賠
買了不合格的產品,給消費者造成延誤使用的損失,也常常被消費者所忽視。
我國一些省市,對消費者的這一權益,給予了明確的認可,從而使消費者可以據此進行索賠。
三、免費贈品也可索賠
買一贈一之類的行為,不是民法上純粹的無償贈與,而是一種有償的要約行為。
消費者按要求購物,實際上就與商家達成了“買一贈一”的合同,這一合同成立后,商家便有義務提供贈品。
這些贈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是合格的產品,而不能欺騙消費者。
四、精神損失可索賠
按照現有的慣例和法規,消費者在遭受侵權后,能得到的賠償,僅僅是依照商品與服務價格以及相關內容計算的經濟損失。
事實上,在消費者權益受損的整個過程中,實際損失與經濟損失并不是等值的。
前者還包含著消費者為投訴所耗費的精力,甚至在交涉中還可能遭受到人格尊嚴的傷害,即精神損失。
每當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時,廣大消費者首先想到的是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但是,并非所有的投訴消協都予以受理,例如下面這幾種——
1.消費者個人私下交易糾紛。
2.經營者之間購銷活動方面的糾紛。
3.商品超過規定保修期和保證期而產生的糾紛。
4.商品標明是處理的(沒有真實說明處理原因的除外)。
5.未按商品使用說明安裝、使用、保管、自行拆動而導致商品損壞或人身危害的。
6.被投訴方不明確的。
7.爭議雙方曾達成調解協議并已執行,而沒有新情況新理由的。
8.法院、仲裁機構或有關行政部門已受理調查和處理的。
9.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況會被超期羈押
2021-02-05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2020-12-02路邊停車方向不一樣會違章嗎
2020-12-14強制傳喚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該怎么辦過程是怎么做的?
2021-02-16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保險合同的概念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保險公司賠付拖車費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