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定經營者欺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所采用的手段來判斷。一般來說,經營者的下列行為屬于欺詐消費者:
(1)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4)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5)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7)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2、根據經營者的行為是否屬于誤導消費者來判斷。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當采用一般標準,即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準。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
如果該行為不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則個別消費者不得以證明自己確實發生誤解來主張欺詐行為的成立。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都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這種損害并不意味著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3、從經營者行為的主觀方面來判斷。我國法律并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的主觀要件是故意,但從文義上來理解,欺詐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應無疑義,因此,并非經營者主觀故意狀態不需具備,而是“欺詐”二字本身已經包含或者揭示了經營者的故意心理。
所以,在下列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
(1)銷售失效、變質商品的;
(2)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權的商品的;
(3)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的商品的;
(4)銷售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的;
(5)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的。經營者能夠證明,就不是欺詐行為;不能證明,則構成欺詐。
欺詐消費者該如何賠付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如果有欺詐行為,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新消法規定消費欺詐3倍賠償是獲賠的最低限度。從立法目的來看,法定懲罰性賠償僅是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高限度。
由此可見,欺詐消費者的手段包括很多,工商部門對欺詐消費者行為認定通常從三個方面考慮,看其是否具備欺詐的手段、是否誤導消費者和主觀上是否故意。如確定欺詐行為構成,經營方要向消費者提供最少三倍賠償,并且要受到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如果對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情節嚴重的,經營方還可能會追究刑事責任。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律師是專職律師嗎
2021-02-11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駕照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1-02-22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住宅小區內發生車禍責任怎么劃分
2020-11-19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2-13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意外傷害保險多少錢,有什么特點
2021-02-19財產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司機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判賠
2021-02-24世紀理財:投資公告中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2020-12-30土地流轉合同最長期限是多久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