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果出現無法解決的法律糾紛最好的方法是去法院申請解決,而法院在解決的時候還會要求當事人去做一下司法鑒定,因為法院一般都是看其結果對案件進行判斷的,但是各地的司法鑒定程序都是不一樣的,那么江蘇省高院司法鑒定有什么規定?大家這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江蘇省高院司法鑒定委托鑒定工作的意見
為進一步規范人民法院委托鑒定工作,確保鑒定意見的科學性、準確性,提高工作效率,根據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以及最高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意見。
第一條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接受人民法院委托,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第二條
委托鑒定工作由審判(執行)部門、司法技術部門依據各自的職能,以分工協作的方式進行。
第三條
審判(執行)部門負責以下事項:
(一)啟動司法鑒定程序;
(二)確認鑒定事項、依據和范圍;
(三)確定鑒定材料;
(四)決定已選定的鑒定機構或鑒定人員是否回避;
(五)決定延長鑒定時間;
(六)決定撤回、暫緩、中止或者終結鑒定;
(七)確定評估基準日(或價值時點);
(八)對鑒定意見的審查、采信;
(九)其他應當由審判(執行)部門負責的事項。
第四條
司法技術部門負責以下事項:
(一)組織選擇鑒定機構;
(二)辦理委托手續并移送鑒定材料;
(三)指定專人協調鑒定工作,及時處理可能影響鑒定的問題;
(四)監督鑒定機構依法合理收取鑒定費用;
(五)組織現場勘驗;
(六)督促鑒定機構按時完成鑒定;
(七)收集審判(執行)部門對鑒定意見及鑒定機構的評價;
(八)協助審判(執行)部門處理委托鑒定工作中的其他事項。
第五條
審判(執行)部門決定啟動司法鑒定后,向司法技術部門移送《委托鑒定案件移送表》,明確鑒定事項。鑒定材料應當充分、齊全,并能滿足鑒定的需要。
鑒定事項、鑒定材料由審判(執行)確定,必要時可請有關專業人員輔助審查。
第六條
司法技術部門應在收到《委托鑒定案件移送表》后10日內組織當事人選擇確定鑒定機構。采用招標方式確定鑒定機構的,可以延長10日。
30日內無鑒定機構接受委托的,由司法技術部門終止委托,退回審判(執行)部門。
第七條
省法院建立全省法院統一使用的委托鑒定機構電子信息平臺。全省各級法院需要委托鑒定機構的,應當從信息平臺中產生。
全省各級法院不再編制委托鑒定機構名冊。
第八條
《國家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名冊》所列的法醫、物證、聲像資料類司法鑒定機構,或符合相關行業資質等級標準的其他鑒定機構,可以自愿進入委托鑒定機構電子信息平臺。
人民法院不得對鑒定機構進入電子信息平臺設置法律、法規及相關行業規定以外的附加條件。
第九條
選擇確定鑒定機構應當公開進行。
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江蘇法院委托鑒定機構電子信息平臺內協商鑒定機構或隨機選擇范圍。協商一致的,法院應當準許;協商不一致的,在列入電子信息平臺當地(地級市)相應資質類別的全部機構中隨機確定。
當事人對鑒定機構資質等級有要求的,可以在符合等級條件的機構中隨機確定。
第十條
在電子信息平臺以外選擇鑒定機構的,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確定相應資質的鑒定機構或選擇范圍后隨機確定;協商不一致的,在雙方提供的具有鑒定資質的機構中隨機確定。
第十一條
對于暫未實行專門資質管理的鑒定類別,審判(執行)部門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有國家相應能力認定(或驗證)的鑒定機構;協商不一致的,由合議庭指定。
第十二條
刑事公訴和行政案件的鑒定機構由人民法院指定。
法醫臨床類初次鑒定原則上就近確定鑒定機構。
第十三條
各級法院不得以任何理由另行設置委托鑒定機構的條件和范圍,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指定或者變相指定鑒定機構。
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對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選擇確定有專門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決定補充鑒定或要求鑒定機構對鑒定意見進行補正的,應當由原鑒定機構進行。
因評估報告過期或評估標的發生客觀變化需要重新評估時,原則上由原評估機構進行。
第十五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鑒定機構予補充鑒定或對鑒定意見進行補正:
(一)鑒定意見形式要件不完備的;
(二)鑒定材料不全面、檢材來源不明,導致鑒定意見存疑的;
(三)鑒定意見內容不明確、不完整的;
(四)在鑒定意見的基礎上補充新的鑒定材料的;
(五)其他應予補充鑒定或要求鑒定機構對鑒定意見進行補正的情形。
第十六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以重新鑒定:
(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法定資格,或者鑒定事項超出其鑒定范圍的;
(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三)鑒定材料不全面、檢材來源不明導致鑒定意見存疑,且不能通過補充鑒定方式解決的;
(四)鑒定意見內容不明確、不完整,且不能通過補充鑒定方式解決的;
(五)鑒定機構或鑒定人員應回避而未回避的;
(六)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在鑒定中弄虛作假,與當事人串通,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可能影響鑒定意見準確性的;
(七)其他可能影響鑒定意見中立性、公正性或科學性的情形。
第十七條
重新鑒定應當另行選擇鑒定機構。
鑒定機構有資質等級的,原則上委托資質等級較高的鑒定機構。刑事公訴案件重新鑒定的,原則上委托偵查、檢察機關的上級機關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第十八條
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具有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規定的回避情形時,應當另行選擇確定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
重新鑒定時,具有下述情形之一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應當回避:
(一)參加過同一鑒定事項的初次鑒定的;
(二)在同一鑒定事項的初次鑒定過程中作為專家提供過咨詢意見的;
(三)直接參與同一案件同一審判程序前一環節鑒定事項的;
(四)其他應當回避的情形。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在隨機選擇確定鑒定機構前,當事人提出鑒定機構或鑒定人員回避的,由司法技術部門在隨機選擇范圍內排除應當回避的機構后隨機確定。
人民法院在隨機選擇確定鑒定機構后,當事人提出鑒定機構或鑒定人員回避的,由審判(執行)部門確定。
屬于組織專家鑒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參加鑒定的專家姓名、職稱、專業背景等告知當事人。當事人提出回避的,由審判(執行)部門決定。
第二十條
非因鑒定機構原因導致鑒定工作暫緩、中止或終結,需要再行鑒定的,應當由原鑒定機構繼續鑒定。
第二十一條
司法技術部門應當在鑒定機構確定后 7日內辦理委托手續(鑒定機構不受理的除外),明確審判(執行)部門和司法技術部門的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第二十二條
鑒定費用由鑒定機構向當事人收取。司法技術部門應當監督鑒定機構依法合理收取鑒定費用,督促當事人按期預繳鑒定費用。
當事人在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后7日內不預繳鑒定費用的,司法技術部門應當及時告知審判部門。
經催促,當事人在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后15日內仍未預繳鑒定費用的,屬于繳費方當事人不配合的,司法技術部門可以撤回委托,退回審判部門。
第二十三條
在鑒定過程中當事人或鑒定機構提出需要補充鑒定材料的,由合議庭決定是否同意補充材料。同意補充材料的,應當通知負有補充鑒定材料的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補充材料,經質證后移送鑒定機構。
合議庭認為無法或無需補充材料的,要求以目前提供材料進行鑒定的,由審判(執行)部門以書面形式確認。
第二十四條
鑒定過程中需要進行現場勘驗或組織聽證的,由司法技術部門提前書面通知各方當事人時間和地點,并負責現場勘驗或聽證的組織工作,督促鑒定人完成現場勘驗或聽證筆錄。
承辦法官應當參加現場勘驗或聽證。
第二十五條
鑒定期限從鑒定機構收到鑒定費用次日開始計算。一般案件的鑒定期限為30日,重大、疑難案件的鑒定期限為60日。
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的,經鑒定機構申請,審判(執行)部門的合議庭可以確定具體的延長時間,但鑒定期限最長不超過90日。
因補充材料、現場勘驗、提取檢材或者暫緩、中止、終結鑒定等原因延誤的期限,不計入鑒定期限。
第二十六條
審判(執行)部門在不干預鑒定機構獨立作出鑒定意見的基礎上,可就鑒定意見初稿是否具有科學依據、論證是否充分等進行預審查。
審判(執行)部門可聘請專家協助對鑒定意見初稿進行審查。
第二十七條
司法技術部門應當在收到鑒定報告后3日內將鑒定結案函、鑒定報告、鑒定費發票及《委托鑒定案件評價表》送交審判(執行)部門,辦理委托鑒定結案手續。
第二十八條
審判(執行)部門在案件結案后應當及時填寫《委托鑒定案件評價表》,對鑒定機構的鑒定質量、效率、服務質量、鑒定意見采信以及鑒定人出庭等情況作出評價后反饋司法技術部門。
第二十九條
審判(執行)部門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鑒定機構及鑒定人員有違法、違規或違反委托協議情形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技術部門。
鑒定機構發生本意見第十六條第(一)、(二)、(五)、(六)項情形之一,導致鑒定意見不能被采信,鑒定費用應退回預繳方當事人。
第三十條
省法院技術處根據鑒定機構及鑒定人員的違法、違規或違反委托協議情況,予以暫停委托或停止委托,通報行政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并向社會公示。
第三十一條
鑒定機構及鑒定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暫停委托一年: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人民法院委托;
(二)應當自行回避而未回避的;
(三)違反規定亂收費或者拒不退還應退費用的;
(四)無正當理由不能按時完成鑒定工作的;
(五)鑒定程序違反規定,造成鑒定重大遺漏的;
(六)技術標準引用錯誤,造成鑒定結果明顯偏差的;
(七)超范圍執業或相關人員不具備執業資格的;
(八)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作證的;
(九)機構重要信息發生變更,未及時辦理的;
(十)其他應予暫停委托一年的情形。
第三十二條
鑒定機構及鑒定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停止委托且不再接受進入電子信息平臺:
(一)弄虛作假騙取鑒定人員或鑒定機構資質的;
(二)通過不正當方式獲得鑒定業務的;
(三)鑒定過程弄虛作假,故意出具不實或有誤導性分析意見的;
(四)泄露當事人商業秘密的;
(五)遺失委托人或當事人業務資料的;
(六)鑒定人員接受當事人財物或其他消費的;
(七)兩次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作證的;
(八)被暫停委托鑒定一年后重新報名進入電子信息平臺,再次發生第三十一條所列情形的;
(九)其他應予停止委托且不再接受進入電子信息平臺的情形。
第三十三條
鑒定機構及鑒定人員雖未發生本意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的情形,但在當地法院季度或年度綜合評價中較差的,向社會公開機構綜合評價情況。
第三十四條
本意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往規定與本意見不一致的,按本意見執行。
第三十五條
本意見由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負責解釋。
一旦當事人申請做司法鑒定,那么鑒定部門就要對鑒定的材料進行整理,如果鑒定機構有人員與當事人有關系,那么該人員需要進行回避,還有就是鑒定一旦出了結果會及時告知當事人的。
司法鑒定時間是多久
房屋司法鑒定機構有哪些
可以申請重新進行司法鑒定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押金立法時要注意押金的數額
2020-12-25不安抗辯權是不是不適用于所有情況
2021-02-25治安管理處罰的基本準則是什么
2021-02-02外遇證據調查有什么作用
2021-01-19在商品房交易中,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是有明顯區別的
2020-12-19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跳槽七誡 龍華勞動律師
2020-11-20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重復保險如何賠付
2021-02-08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保險代理都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2020-11-20如何簽訂酒店承包合同
2020-12-28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指什么
2020-12-17出讓土地能建學校嗎
2021-03-13土地轉讓手續是如何辦理的
2021-03-02關于土地轉讓 房產所有權的問題
2020-12-01關于創新土地流轉方式
2021-03-09賓館拆遷,可以拿到哪些補償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