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是對不予羈押或者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刑事強制措施。什么條件下可以申請取保候審,誰有權申請取保候審?詳情請看下文。
取保候審,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
取保候審的條件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五十二條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申請取保候審。
第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取保候審申請主體
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對于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即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問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明文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后,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意的理由。這是一項授權性規定,也是一項排他性規定,這一規定即將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授予給了已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辯護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從事某種行為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近親屬”則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賦予了辯護人在刑事案件的三個階段(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審判階段)都可以以辯護人的名義提起取保候審的申請,并要求取保候審決定機關在三日內做出決定,如果不同意變更,應該告知申請人不同意的理由。
以上是律霸小編整理的取保候審申請的相關事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哪些法律關聯
2020-12-07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0-11-16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不可抗力發生時索賠的處理原則
2021-01-18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哺乳期公司部門解散可以拒絕調崗嗎
2020-12-01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離職員工有年終獎嗎
2021-02-04公司拖欠生育津貼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2021-03-15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的行為是否無效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