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駕沒有拘留,選擇取保候審的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2、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 第二款、第四款規定: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后,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2010年4月1日啟用的新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分值》中規定,飲酒或醉酒駕駛機動車的,一次性扣12分。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于醉酒駕駛者,處15日以下拘留,暫扣3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駕駛證,并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醉酒駕車的判定標準:酒精含量大于(等于)每100毫升血液中80毫克/的行為屬于醉酒駕車。 根據國家《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規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達到20-80毫克的駕駛員即為酒后駕車,80毫克以上認定為醉酒駕車。
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行為人明知酒后駕車違法、醉酒駕車會危害公共安全,卻無視法律醉酒駕車,特別是在肇事后繼續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說明行為人主觀上對持續發生的危害結果持放任態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醉駕即使因為獲得了取保候審的資格而免于拘留,也免除不了刑事處罰,除了吊銷駕駛執照,有期徒刑,罰金等威脅的話,還有可能面臨未來發展的威脅。醉駕無論如何,都是要面臨付出巨大代價的后果的,所以,也告誡廣大司機們能夠開車不沾酒。
醉駕處罰新規定
醉駕入刑標準是什么?
醉駕撞死一人怎么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章建筑拆遷補償到底該不該
2021-01-07現役軍人是否可以隨便選擇戀愛對象
2020-12-12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4擔保合同主合同需要審理嗎
2021-02-23醫療事故賠償中的舉證責任
2021-03-10電子商務過程中爭議如何解決
2021-02-13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關于當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實務問題座談紀要
2021-01-16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壽險如何賠付
2021-02-09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旅游意外險保單索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20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企業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要面臨哪些行政處罰
2020-12-27投保人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