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法律規定拘留所多久放人?
一般在14天之內就會放人,
宣判緩刑后,非在押犯應立即釋放,如果是在押犯,第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先行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改為監視居住或者取保候審,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自社區矯正工作實施后一般是由當地司法局社區矯機構進行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員按規定時間到住所地司法所報到接受社區矯正。
二、相關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百五十五條第一審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率的,不能立即執行。如果被宣告緩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先行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改為監視居住或者取保候審,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
即法院宣告緩刑以后,必須先行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改為監視居住或者取保候審,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接到法院決定后,應無條件的辦理釋放手續,發給釋放證明。最遲當日24時之前,被宣告緩刑的罪犯就可以離開羈押場所回家。
宣判緩刑后,應當當庭釋放,無需通知看守所,也不需另外派人。
但是,在宣判緩刑之前已經經過了司法局的社會調查,宣判后犯人得去司法局報到,實行社區矯正。
緩刑,也稱為暫緩執行刑罰、暫緩量刑、緩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種刑罰制度。法院在刑事審判中,根據被判處刑罰的罪犯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規定一定的考驗期,暫緩刑罰的執行。如在考驗期內,滿足一定的條件,原判刑罰將不再執行的一種制度。因此,簡言之,緩刑是有條件地不執行所判決的刑罰。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按照規定定期向執行緩刑的機關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3)遵守考察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在我國拘留所和監獄是不一樣的,雖然說都是限制人身自由的,但是兩者存在著本質的差別,監獄一般情況下都是通過法院宣判的犯罪嫌疑人所居住的地方,拘留所它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被轉移或者是釋放,這個時間是14天。
刑事拘留最長期限是多久
刑事拘留適用于哪些人?
檢察院刑事拘留期限是多久,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諒解書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5屬于交通事故工傷的情形都有哪些
2020-12-03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
2020-11-25婚前協議公證有哪些程序,該怎么辦理
2020-12-18如何書寫遺囑
2021-01-09后媽能告繼子不贍養嗎
2020-12-18商場受傷有賠償嗎,商場受傷賠償金額怎樣來定
2021-01-09已登記的地役權首次登記需要的材料
2020-11-26買集資房需要看對方什么手續
2020-12-24離退休不滿5年能解除合同嗎
2021-01-31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壽險種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1-01-03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人壽保險有哪些種類以及老人人壽保險應該怎么選擇
2020-12-10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用理賠
2021-01-27飛機延誤險怎么買
2020-12-23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