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搶劫罪批捕科沒有逮捕是否可以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安機關認為檢察機關不逮捕決定是錯誤的,可以請求進行復議,但需要將拘留人的人釋放。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條 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
逮捕后,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根據有關規定,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
(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犯罪事實既可以是單一犯罪行為的事實,也可以是數個犯罪行為中任何一個犯罪行為的事實。對實施多個犯罪行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有證據證明犯有數罪中的一罪的;有證據證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共同犯罪中已有證據證明有犯罪行為的。
(2)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逮捕不同于定罪,逮捕的標準低于定罪的標準,不要求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所有證據都已查證屬實,只要求有證據已被查證屬實即可。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這是關于犯罪嚴重程度的規定。基于已有證據證明的犯罪事實,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初步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而不是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獨立適用附加刑等輕刑或者可能被免除刑罰的,才符合逮捕條件。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由于逮捕是最嚴厲的強制措施,只有在確有必要時才可以適用。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上述兩項條件,但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足以防止其危害社會的,即無逮捕必要,不應逮捕。
帶不不被執行,理論上難度是較大的但是存在這種可能畢竟問題處理需要按照法律上的程序來操作,但是如果自己的權益保障只要既定的事實沒有犯罪的可能性,對于當事人的逮捕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自己需要學會合理的應對,保障自己的權益不被侵犯。
逮捕后偵查羈押期限最長是多久
監視居住后還會逮捕嗎
逮捕后變更強制措施的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未購買工傷保險如何賠付
2020-11-19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討回債務
2020-11-12職工持股會
2020-12-17投資者持股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1-03-22認繳出資能否質押
2020-12-12遇到效力待定合同時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1-03-04保單保全受理多久解開
2021-01-14怎么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
2021-03-20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保管人擅自處分保管物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27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新車投保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1-28保險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3-24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發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