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案件不予批捕規定是什么?
關于案件不予批捕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69條第3款規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102條:“對于人民檢察院決定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在收到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后,應當立即釋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并將執行回執在收到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后的三日內送達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的人民檢察院。”
《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于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于經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人,都必須在逮捕后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如犯罪行為沒有發生或者被逮捕的人不構成犯罪的;雖有犯罪行為,但罪行輕微,不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雖然是被逮捕人所為,但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方法足以防止社會危害性,因而沒有逮捕必要的,等等。
二、公安機關怎么執行逮捕手續?
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逮捕證必須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執行逮捕必須由兩名以上的公安人員進行。在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并宣布對其依法逮捕。然后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或蓋章。被逮捕人拒絕簽名或蓋章的,執行逮捕的人員應當予以說明。被逮捕人如果拒捕,執行人員必要時可以使用械具、武器。公安機關執行逮捕,如果因被逮捕人死亡、逃跑或其他原因,不能執行逮捕或逮捕未獲的,應當立即通知原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以便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
綜上所述,在刑事案件偵辦過程中,檢察院是做出逮捕決定的決策機關,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逮捕也有相關條款。其中明確了不逮捕的條件和公安機關處理程序。公安機關拿到不予逮捕命令后,就應該給嫌疑人辦理釋放手續,即使需要補充偵查,也要變更為其它強制措施。
我們國家關于批準逮捕的事項是由檢察機關作出決定的,一旦檢察機關根據整個案情審理完畢之后,發現不符合批準逮捕的情況就會作出不予批準逮捕的決定,并且告知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立即釋放犯罪嫌疑人。
法院批準逮捕誰決定下達?
移送異地管轄批準逮捕的時間是多久?
公訴案件中批準逮捕由誰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冷靜期是否限制了婚姻自由
2021-03-16醫療糾紛判決有異議多久時間內申訴
2021-03-19涉外婚姻案例
2021-01-30請律師打離婚需要多少律師費
2020-11-23刑事訴訟起訴書怎么寫
2020-12-09如何提出交通鑒定費賠償申請
2021-01-28個人合伙企業中對于企業的的資產怎么認定
2021-02-19合伙企業可以適用破產法嗎
2020-12-17如何保釋,保釋的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7上海股交中心對掛牌公司有無明確的或者內部掌握的財務指標要求
2021-03-19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配呢
2021-01-23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離婚案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4工地上受傷老板不負責任怎么辦
2021-02-10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交通事故財產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3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