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強制措施的種類及時限要求:
(一)拘留。是指公安、檢察機關對于現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緊急情況時,臨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批準。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逮捕的決定。
(二)拘傳。是司法機關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強制其到案接受訊問的一種強制措施。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不得以連續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三)取保候審。是司法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使其不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或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取保候審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
(四)監視居住。是司法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離開其住處或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動加以監視和控制的一種強制措施。監視居住的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
。是司法機關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剝奪其人身自由,收押于看守所強行進行審查的一種最嚴厲的強制措施。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一個月;對刑訴法第126條所規定之案件,在上述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2個月;因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延期審理。
逮捕和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司法機關應當把逮捕、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和被拘留人的家屬或他的所在單位。并在逮捕和拘留后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發現不應當逮捕和拘留的,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在我國,刑事強制措施的種類主要分為了五種,其中拘傳的強度是最輕的,當然強度最大的也就是逮捕了。現實中,不是公檢法三機關都能采取這些強制措施,對于其中一部分,公安機關是沒有決定權的,但卻有實際的執行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
2020-12-21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1-02-13承兌匯票丟失如何掛失
2021-01-13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什么是婚姻自由權,哪些行為屬于破壞婚姻自由
2020-11-15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傷殘鑒定多久能下來
2020-12-24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荊州市交通事故賠償律師: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15失業保險待遇轉遷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6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交通事故保險不理賠怎么辦
2020-11-13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