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也稱為極刑、處決,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賦予的權力,結束一個犯人的生命。而遭受這種剝奪生命的刑罰方法的有關犯人通常都在當地犯了嚴重罪行。盡管這“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在現時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說,“蓄意殺人”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一個重要理由。2011年5月24日,最高院發布2010年年度工作報告稱,最高院在審理死刑復核案件時,不是必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均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在我國以下人員不適用死刑:
1、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
2、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
3、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18周歲指按罪犯的實際出生年月日核對,以18周歲生日當天24:00以后為滿18周歲。
“審判時懷孕的婦女”指在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被告人是懷孕的婦女,不管其懷孕是否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懷孕婦女因涉嫌犯罪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后,又因同一事實被起訴、交付審判的,應當視為“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
死刑造成的最大問題在于完全無法補救司法造成的錯誤(司法出錯的機率不低)。另外死刑的執行也可能銷毀重要人證;例如在美國有強暴犯因DNA測試而在21年后平反的例子、澳大利亞也有在處死后18年發現是冤死的例子。
早在文明開始之初便有死刑,但至今多數國家都已廢除死刑。仍然保留死刑的有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75個國家,發達國家中有美國、日本和新加坡仍然保留死刑。目前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僅白俄羅斯例外)都廢除了死刑,一方面是基于這些國家的宗教背景,根據《舊約圣經·創世紀》,人類多次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但均獲得上帝特赦,盼望人可以回心轉意,因此人類不可以僭越造物的天父主持生死的權柄,以報答神賜予人類認罪改過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基于民主制度、法制建設、人道主義的發展。
被判死刑犯人通稱為“死囚”或“死刑犯”。通常死囚在行刑之前,都會被送往一個特定的牢房作單獨囚禁。一方面,司法機關需要為死刑判決確認,以及為行刑作準備工夫;另一方面,可以讓死囚有一個最后的申訴機會。
什么情況下販毒分子會被判處死刑
死刑復核程序有什么特點?
死刑緩期執行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的時效是幾年
2020-11-17開庭認罪是否可以判緩
2020-12-02什么叫國家賠償
2021-01-11車禍劃分責任要多久拿的到
2021-01-24借條到期重寫怎么寫
2021-03-21贍養費如何計算
2021-02-02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什么是證據保全
2020-12-16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2021-03-20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無故辭退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03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保險賠償后能減輕交通肇事罪嗎
2020-11-18物權法釋義第二百四十七條
2020-12-21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什么原則
2021-03-06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共有人如何確定
2021-01-17國有土地出讓違約金可減免嗎
2021-01-28回遷房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要交嗎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