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法制節目上一定經常聽說故意殺人,在我國,故意殺人的最高可以判處行為人死刑。但在對行為人定罪之前需要先對其具體行為進行認定,也就是故意殺人罪構成要件的認定。到底這個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呢?接下來律霸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故意殺人構成要件的相關法律知識。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1、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 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3、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
4、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故意殺人的客體、客觀條件和主體、主觀條件的具體內容已經為大家整理出來了,希望可以對您有所幫助。故意殺人罪不管被害者是否死亡,施害者都可以以此罪定罪處罰,只不過是既遂與未遂的問題了。而現實中要是行為人的犯罪情節較輕的話,則還有可能從輕或減輕處罰。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故意殺人一般判幾年?
故意殺人罪的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故意殺人未遂怎么判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補償糾紛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03擔保法司法解釋
2021-03-26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執行董事和董事長有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1-08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房屋做析產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25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如何正確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0-11-27高鐵拆遷補償協議包含哪些內容
2020-12-23過了拆遷獎勵的期限還能拿到拆遷獎勵費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