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在司法實務中也是需要經過專業的認定之后,才能確定是否會構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認定確實構成交通肇事罪的話,此時因為具有逃逸情節,那對肇事者的處罰自然也就要重一些。具體交通肇事逃逸判刑多長時間?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進行了解。
一、交通肇事逃逸判刑多長時間
“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是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的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標準。交通肇事逃逸作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處罰情形,其定罪標準也只能如此。這樣,以同一標準來適用交通肇事逃逸這種惡性犯罪,對其打擊是不力的。因此,不僅要單獨設立交通肇事逃逸罪,還要降低其定罪標準,“致人輕傷”即可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罪。這也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罪的定罪標準即為輕傷,而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對人們生命的漠視、對公民生命和公私財產安全帶來的威脅比傷害犯罪嚴重得多。與此同時,還應提高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量刑幅度。現行法律規定交通肇事逃逸的量刑幅度是3年以上7年以下,不利于懲治交通肇事逃逸這種惡性犯罪。
二、肇事逃逸后保險公司能否賠償受害人
交通肇事逃逸作為一種對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危害性極強的行為,既為倫理道德所排斥,又為法律法規所禁止,保險公司亦普遍通過設定責任免除條款的方式對此行為予以否定評價。但在目前司法實踐中,部分司法裁判機關援引保險法十八條之規定,即保險人未對免責條款進行明確說明而判決該條款無效,這種因保險人的輕微過錯而判決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從而使違法行為人獲得巨大利益的做法客觀上起到了對肇事逃逸行為的保護和縱容的效果。加之部分媒體不負責任的片面報導,使社會大眾誤以為肇事逃逸亦可獲得保險保障,此類判決與報導已成為該違法行為泛濫的誘因之一,其社會影響是相當惡劣的。筆者認為,審判機關應當從保險法十八條之立法目的實現角度來把握對肇事逃逸等公知公序性質的免責條款明確說明義務的審查尺度,從而使裁判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需要結合實際的犯罪情節,如果因為逃逸而導致受害人得不到即使的救治,從而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話,這種情況下對肇事者的處罰自然是更重的,按照《刑法》中的規定,起刑點就是7年有期徒刑,自然最高可以對行為人處15年有期徒刑。
2020年交通違規記分分值大全
寧夏交通事故的賠償標準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秋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2-05熊**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1-01-13殘疾賠償金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1能否對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提起訴訟
2021-03-01海事訴訟被請求人的財產包括哪些
2020-12-19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能否要求重新仲裁
2020-12-13離婚可以要求對方不泄露隱私嗎
2021-02-02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學生發現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1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拖欠員工工資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2-31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哪些條件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