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生民事案件或者刑事案件時,都可以通過法院的審理來解決,而行政訴訟過程是非常嚴謹的,法院通過一定的程序完成審理并作出判決結果時就要下發判決書,有時會涉及到罰金的問題,那么宣判前交罰金是否可以減刑呢?今天我們來通過下文看一下。
一、宣判前交罰金是否可以減刑
判決前是交不了罰金的,公民是可以主張作為從輕情節之一,是否獲得輕判由法院確定。罰金是法院審理完畢判處罰金時才交的。法院沒有判決,你交什么罰金。但要是為了能夠從輕判的話,審判前可以積極繳納贓物,認罪,積極賠償受害人。從而法院判決時從輕處罰。
罰金應在判決書規定的期限內繳納。
如果沒有錢交罰金,法院會查是否有其他財產可供執行,如果目前確實沒有,可暫緩繳納。但法院在任何時候只要發現有可供執行的財產都可以隨時追繳。只有由于不可抗拒的災難導致確實無法繳納的,法院才會酌情考慮減免。
如果不繳納罰金,不會加刑。法院的判決一經做出就具有拘束力,這個拘束力不僅僅針對當事人也針對法院本身,對自己的判決如果沒有發現實質性的錯誤是不能私自改判的。所以單純地沒有繳納罰金是不會改判,除非檢察院抗訴或者判決本身出現錯誤,或者是在考驗期內又故意犯有期徒刑以上的罪或者嚴重違反行政法規。
二、罰金原則
刑法第52條規定:“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根據本條規定,罰金數額應當與犯罪情節相適應。也就是說,犯罪情節嚴重的,罰金數額應當多些;犯罪情節較輕的,罰金數額應當少些,這是罪刑均衡原則在罰金裁量上的具體體現。在裁量罰金數額時應否考慮犯罪人繳納罰金的能力,刑法沒有明確規定,但2002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犯罪情節,如違法所得數額、造成損失的大小等,并結合考慮犯罪分子繳納罰金的能力,依法判處罰金。”由此可見,在司法實踐中,從有利于判決執行的角度出發,在罰金裁量的時候應當考慮犯罪分子繳納罰金的能力。[1]
三、罰金方式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罰金有以下四種適用方式:
1、單科式。刑法規定的單科罰金主要適用于單位犯罪。例如,刑法第387條規定的單位受賄罪和第393條規定的單位行賄罪,對單位判處罰金。在這種情況下,罰金只能單獨適用。
2、選科式。在罰金單獨適用的情況下,刑法規定罰金與其他刑種并列,可供選擇適用。例如:根據刑法第275條規定,犯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在這種情況下,罰金作為一種選擇的法定刑,只有單獨適用,不能附加適用。
3、并科式。在罰金附加適用的情況下,明確規定判處自由刑時,必須同時并處罰金。例如,刑法第326條規定的倒賣文物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在這里,罰金只能附加適用,不能單獨適用。
4、復合式。復合式是指罰金的單處與并處同時規定在一個法條之內,以供選擇適用。例如,刑法第216條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在這種情況下,罰金既可以附加適用,也可以單獨適用,究竟是并處還是單處根據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情節輕重確定。
前引司法解釋第4條對單處罰金的適用條件作了具體規定,根據這一規定:“犯罪情節較輕,適用單處罰金不致再危害社會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單處罰金:
(1)偶犯或者初犯;
(2)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現的;
(3)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
(4)犯罪預備、中止或者未遂的;
(5)被脅迫參加犯罪的;
(6)全部退贓并有悔罪表現的;
(7)其他可以依法單處罰金的情形。”
綜上所述,宣判前交罰金是否可以減刑的問題是不可以的,因為在判決前是交不了罰金的,只有當法院作出判決結果以后,再根據情況判斷是否需要交罰金,如果想要獲得減刑的情況是由法院來確定的,基本上本人無法左右,但可以根據表現由法院來斷定。
罰款可以抵扣罰金嗎,罰款能否折抵罰金
2020年醉駕罰金標準規定
受賄罪罰金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警騙我簽認定書怎么辦
2020-12-11股權融資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4第三方支付實現原理是怎樣的
2020-11-12股東直接訴訟的特點有哪些
2020-11-14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債務人和擔保人和債權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2-12哪些情況可以申請交通事故保全處理
2021-02-04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公攤面積最后被用到了什么地方你造嗎
2021-02-06需要哪些材料申請已登記的地役權
2020-11-15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可以理賠多少
2021-01-02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