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個人信息罪怎么判
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相關法律規定: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二、個人信息與隱私怎么界定
個人信息和隱私是或具有交叉關系、或互異、或包含的兩個概念。隱私是指不被公眾所知的,具有私密性。個人信息則是一個不可能進行周延的概念。從世界各國立法例來看,對個人信息的稱謂并不一致,有的采用“個人資料”,有的采用“個人隱私”。目前主流的理論和觀點認為,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社會 公眾公布,主體在將自己的某種個人信息向特定個人或群體披露后,對其他個人或群體仍然享有隱私權,如果其他人未經許可擅自公布其個人信息的,仍然構成隱私侵權。
應受到法律保護的個人信息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該信息的主體為自然人;
2、該信息與其自然人主體有切身的利 益關系,如關系到個人尊嚴、個人的社會生存利益;
3、該信息具有隱私性;
4、該信息需被除自己之外的單位或個人所掌握。
即在法律的層面上,探討個人信息與 隱私范圍的話,應該承認受法律保護的個人信息應該是具有某種程度的隱私性、分別受相關不同階層的法律的保護。
個人信息 應該選擇一種合理、科學的方法進行定義。歐洲多數立法針對個人數據(如歐盟1995年《數據保護指令》規定:“個人數據是指,與一個身份已被識別或者可被 識別的自然人相關的任何信息。”)其采取的是抽象概括的方式,較為寬泛。該方法在法律認定時可能造成相當難度,所以在抽象概括的方式下,再進行列舉較為合理。
根據刑法中的規定,我們知道一般侵犯個人信息罪怎么判了,此時也是需要結合實際的犯罪情節,對罪犯量刑處罰才能做到罪刑相適應。按照《刑法》中關于此罪的量刑標準,構成侵犯個人信息罪的最高只能對罪犯處7年有期徒刑,不過可以同時判處罰金。
最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解釋
買房時個人信息被泄露怎么辦?
最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立案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勞動法律關于變更勞動合同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06行為人故意在高空拋物的會構成犯罪嗎
2021-02-06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2021-01-02一套房產可辦多次抵押登記嗎
2020-12-07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租房人拆遷怎么安置住房
2020-12-27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保險合同的分類
2020-11-16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車子沒買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01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是否要購買強制保險
2021-02-08確認拆遷紅線范圍后,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2020-11-22申請信息公開對提高征地拆遷補償有什么作用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