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是我國刑法中明確規定的一種刑罰執行的制度,其意義在于鼓勵犯罪分子積極改造,服從教育,使之能夠真心悔過并早日回歸社會,重新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對于假釋的適用條件必須明確,并且要求嚴格,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假釋制度的社會作用。從另一個方面講,沒有輕易的對罪犯適用假釋,也不至于讓人覺得犯罪判刑是虛設的。
我國《刑法》第81條中就規定了假釋的適用條件,具體分為了三種:
1、對象條件:法律中有明確的要求,如果是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罪犯,并且同時被認定為累犯的,不能適用假釋。另外,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是不得假釋。
2、實質條件:這就要求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認真遵守了監獄的法律法規,積極的接受教育和改造,同時犯罪分子自身也確實有悔改的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這是適用假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條件要求。
3、執行刑罰的時間要求:犯罪分子要適用假釋的,此時要求對之前法官作出的法定刑,實際已經服刑了一段時間的才行。其中:
(1)對于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言,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的,如果遵守監規,接受改造并表現良好,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情況下,是可以假釋的。但也有例外,需要最高院的核準才行,這樣可以不受以上的限制。
(2)要是屬于被判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那么這個時候僅僅要求實際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那么就有機會獲得假釋。
我國《刑法》第八十三條對假釋的考驗期限也有明確的規定,其中規定了無期徒刑的假釋的考驗期限為十年,假釋考驗期限是從假釋之日起開始計算的。
罪犯被宣告假釋后,依然需要遵守相關的規定,必須要服從監督,并依法依規,還要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會客情況,以及離開市縣都是要經過批準的。所以假釋并不是意味著犯罪分子完全的自由,而是對其劃定范圍內的相對自由而已。在這個考驗期中,如果犯罪分子守法辦事,表現積極良好,那么在假釋考驗期滿之后被認為是原判刑法執行完畢,犯罪分子可以被予以宣告釋放,才會重獲真正的自由。相反,如果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又犯新罪,則會被立馬撤銷假釋,并且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因此,假釋制度具有多方意義,而對于犯罪分子而言,應該真心悔過,并積極改造,服從監督和管理,爭取早日回歸社會,并對社會做出貢獻。
被判無期徒刑是否可以被假釋
無期徒刑假釋有哪些條件
考驗期再犯罪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域名搶注的構成要件
2021-02-18股權質押信托的受益人是指的誰
2021-02-07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親子關系如何確認或否認
2020-11-28不繼承遺產可以不贍養嗎
2021-02-10肇事逃逸最多判幾年
2021-03-11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2020-12-22什么是保險經紀人
2021-03-14目前在我國已開展的人身保險有哪些險種?
2021-03-08第二輪土地承包時間
2020-12-31經管局土地流轉合同內容有哪些
2020-11-29模擬拆遷是否可以簽字
2021-03-11模擬拆遷是合法的嗎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