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構成累犯的說法成立嗎?
未成年人構成累犯的說法目前來看是不成立的。根據《刑法》第六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犯罪不構成一般累犯,但可以構成特殊累犯。一般累犯與特殊累犯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特殊累犯比一般累犯具有更高的層級,既然未成年人連一般累犯都無法構成,未成年人自然也不應當構成特殊累犯。
二、普通累犯的主體條件
累犯的構成涉及前后兩個犯罪,“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是指第一次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還是指兩次犯罪時都未滿十八周歲?如果前后兩次犯罪時都未滿十八周歲,行為人當然不構成累犯,但是,如果第一次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之后五年內再犯罪時已滿十八周歲,這種情況是否構成累犯?
從實踐中分析,未成年人犯第一次犯故意犯罪,被判處的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后,旋即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故意犯罪的,與相隔時間稍長后年滿十八周歲后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故意犯罪的相比,無論是主觀惡性還是人身危險性,前者絲毫不比后者低,如果前者不構成累犯,而后者因為犯后罪時已滿十八周歲了就可以構成累犯,似乎不盡人情,也不符合法理。
從語義上分析,一般累犯的構成要求前后兩個罪都是故意犯罪,前后兩個罪都須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在年齡上前后兩個罪也都應該年滿十八周歲的才能構成累犯。因為,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 “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既然前后兩個罪中只要有一個過失犯罪,就不構成累犯,那么按照統一性解釋原理,前后兩個罪中只要有一個屬于未成年人犯罪,就不能構成一般累犯。更為重要的是,《刑法修正案(八)》的此條修改目的是對未成年人犯罪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貫徹 “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因此,從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角度而言,把未成年人犯罪不構成累犯理解為只要有一個屬于未成年人犯罪即可,更能體現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和寬宥政策。
所以,普通累犯的主體條件,即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時必須都是年滿十八周歲以上的人。
從正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的指出未成年人是否構成累犯,但是我們對條款內容進行分析和對于特殊累犯的對比可以得出結論,未成年人構成累犯的說法以目前的法律來看是不成立的,但是對于未成年人多次犯罪的行為公安部門依然會給予嚴厲的打擊。
累犯取保候審可以嗎,取保候審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盜竊罪累犯最少判幾年,盜竊罪的量刑標準
國家對于累犯漏罪行為都有哪些處理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模擬拆遷的協議能簽嗎
2021-02-11交通事故神經性損傷能鑒定嗎
2020-12-25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交通事故糾紛
2021-01-11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勞務派遣合同實習期多長時間
2021-01-06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保險對方公司不肯調解怎么辦
2021-03-18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賠償
2021-03-21保險公司審核傷殘鑒定要多久
2021-03-25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
2020-12-12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出讓土地能分割收回嗎
2021-01-31帶設計方案土地出讓方式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