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緩刑者那些情況可以出省?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按照規定定期向執行緩刑的機關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3、遵守考察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4、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準。
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社區矯正人員因就醫、家庭重大變故等原因,確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在七日以內的,應當報經司法所批準;超過七日的,應當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后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準。返回居住地時,應當立即向司法所報告。社區矯正人員離開所居住市、縣(旗)不得超過一個月。
二、緩刑的考驗期是多久?
緩刑不同于免除刑事處分,就在于緩刑在一定時期內仍然保留執行原判刑罰的可能性.因此,對緩刑犯在判決中必須宣告一定的緩刑考驗期,在考驗期內如果沒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
刑法第68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緩刑的考驗期,從判決確定之日,也就是生效之日起計算,判決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但是,不能折抵考驗期。
三、哪些情況下緩刑被取消?
1、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這種情況下,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69條關于數罪并罰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刑法對新犯的罪和新發現的罪并沒有特別規定,應當理解為無論新犯的罪和新發現的罪是什么性質的犯罪,罪行是輕是重,也無論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都應當撤銷緩刑,按照數罪并罰的原則和方法處理。當然,新決定執行的刑罰不能再適用緩刑。
2、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關于緩刑的監督管理的規定,情節嚴重,但尚未構成犯罪的,也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這一規定是為了解決實踐中對那些“大法不犯、小法不斷”的緩刑犯收監執行原判刑罰的法律依據,促使犯罪分子在緩刑期間遵紀守法、有效地接受改造。
綜上所述, 犯罪分子被判緩刑后,應該嚴格遵守有關規定,不得擅自離開居住地。如果因為治療重大疫病或者家里發生巨大變故,比如直系親屬去世的,其可以向司法所申請出省。在辦好事情后應該盡快的返還,緩刑人員回到居住地后及時向司法所匯報情況。
醉駕拘役可以緩刑嗎
累犯是否適用緩刑
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怎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歡迎各位網友前來咨詢,實行前期免費咨詢,初步分析案件,提出解決方案,部分案由可視情況風險代理(勝訴后收費),不成功不收費,依法窮盡所有辦法,為客戶取得最大戰果。 1、咨詢電話(陳述案件情況+想達到的目的)。 2、微信咨詢(陳述案件情況+附證據材料+想達到目)。? ? ? 3、面談咨詢:前往律所面談,需提前預約,帶齊全部證據材料前來詳談。 本律師辦案實行免費咨詢、細心分析案情、部分案由可實行風險代理,不成功不收費。 鄭偉良律師,現為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以廣東南方特色的廣州市花為所的命名,象征正直、正氣,具有濃郁的廣東特色,律所成立于1993年,前身為廣東證券律師事務所,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為廣東乃至全國成立較早的律師事務所,目前律所擁有律師和輔助人員近200人,律所曾獲得“中國十佳律師事務所稱號”、“人大常委會信訪工作法律顧問單位”、CCTV欄目合作伙伴、廣州市規范律師事務所等榮譽稱號。 鄭偉良律師,畢業于中山大學本科學歷,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樹立良好的口碑,誠實、守信、勤勉、盡職,有著專業、深厚、系統的法律功底,從事法律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和廣
如何認定行政執法過錯情節
2021-02-23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離婚時財產分割法規大全
2021-02-11農村非婚生子罰款多少錢
2020-12-04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房改集資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1-17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拒賠案件
2020-12-27保險對方公司不肯調解怎么辦
2021-03-18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保險公司拒賠理由有哪些
2020-12-27摩托車撞到汽車交強險賠嗎
2021-02-05買保險時假報年齡的后果
2020-12-23人身險賠付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