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為的成立,是指當事人意識表示的完成,其著眼點在于某一法律行為是否已經客觀存在。而法律行為的生效,是指法律行為的當事人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產生了法律效力,其著眼點在于法律是否對某一已成事實的法律行為的效果給予積極性評價。
那么,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究竟有什么區別呢?我們認為,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具有以下不同。
其一,二者發生作用的時間不同。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二者在發生作用的時間有先后之分,只有成立的法律行為才能夠生效,所以,從理論講,即使在成立與生效同時發生的法律行為場合,成立與生效也是具有時間先后順序的。在一些特殊的法律行為如附條件、附期限等法律行為中,成立與生效的時間差別是明顯的。
其二,價值取向不同。法律行為的成立是私法主體的意思表示是否符合意思表示的要素的問題,其本質是一個事實判斷,而法律行為的生效是法律對已經成立的法律行為進行的一種效力評價,是一個價值判斷。是法律根據維護社會一般秩序及促進社會的發展需要而作出的一種價值判斷,已經成立的法律行為如果符合法律行為的生效條件,該行為即為有效,反之無效或效力待定。但是,由于不同的國家對法律行為的效力的價值判斷的內容不一樣,那么,法律行為的有效、效力待定及無效的內容也就不同。即使相同內容的法律行為其效力也不一樣。如德國民法與我國民法在對限制行為能力人采取欺詐的方法誘使對方簽訂合同的,該合同因未成年人采取欺詐手段而主張該合同為無效。而與我國臺灣地區、法國、日本民法規定不同。在這些國家或地區,如果限制行為能力人采取欺詐手段簽訂合同的,該行為并不因為合同的主體的一方是限制行為能力人而無效。這與這些國家或地區采取的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程度的價值取向不同。
其三,在私法自治中具有的功能不同。法律行為的成立,乃是為私法自治的形成基礎意思表示進行內容補充,或者說,為私法自治得以進行的意思表示提供一個完整內容補充的途徑。如果缺少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那么,法律行為的內容就沒有補正的途徑。一個有內容不完全的意思表示要么無效,要么效力待定的結局。在實踐中,就會造成大量無效法律行為的存在。而法律行為的生效從私法自治的功能的角度是法律對法律行為的效力進行補充,使私法自治的秩序得以順利進行。
其四,從合同解釋方法上看,法律行為的成立是一個事實判斷,既然是一個事實,事實的不存在當事人可以補正,法院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利益,滿足當事人交易的正常進行的需要,可以在尊重當事人的意志的前提條件下可以補正。但由于法律行為的生效是國家法律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的效力的一種評價,法院就不能依職權補正,當事人只有在法律既有的規定的范圍內,作出是否撤消與追認的意思表示。
其五,二者的法律后果也有不同。如果法律行為沒有成立,導致合同不成立的有過失的一方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而如當事人對生效的法律行為的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
概而言之,法律行為的生效是以法律行為的成立為前提的,但業已成立的法律行為,不一定都生效,生效與否還要看是否具備法定的生效要件。在邏輯關系上,只有區分成立與生效,才能進一步區分法律行為的不成立、被撤銷與無效,如果法律行為尚未成立,則不存在效力的判斷問題;無論我們判斷某一法律行為有效、無效還是應被撤銷,有共同的事實前提是該行為已經成立了。在法律后果上,法律行為的不成立與無效的法律后果不同。法律行為不成立,所產生的唯一可能是民事責任而不產生其他的法律責任。但對于無效行為來講,應其在性質上根本違反了國家意志,所以一方面,產生民責任(如締約過失責任、不當得利返還責任等)、另一方面,可能引發行政處罰責任乃至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是否適用臺灣
2021-01-14出售違章建筑有效嗎
2020-11-11法律援助范圍
2021-03-16老字號被商標侵權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2-02如何解除訴訟保全擔保申請
2021-01-16盜竊罪判幾年
2020-12-11新三板掛牌概要
2021-01-08投訴公交車怎么投訴
2021-02-16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共同財產
2020-11-30贍養糾紛的管轄法院
2020-12-02不予執行執行異議是什么
2021-01-06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商業銀行可以不經營辦理國內外結算業務嗎
2021-03-16空白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23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申請預售許可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24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