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機構銷售假藥的處罰是什么?
我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法定刑處罰。
二、立案標準
生產、銷售的假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三、認定
1、劃清生產、銷售假藥罪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類犯罪中其他罪的界限
對于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根據《刑法》第149條第2款規定的精神,應按處罰較重的生產、銷售假藥罪定罪處罰。這符合前述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2)生產、銷售假藥罪與生產、銷售劣藥罪的區別界限:①犯罪對象不同:一個是假藥,一個是劣藥。②犯罪形態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罪是行為犯,而生產、銷售劣藥罪是實害犯,即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方構成犯罪。
2、劃清生產、銷售假藥罪與一般違法行為的界限
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的關鍵是生產、銷售假藥的行為是否足以產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結果。實踐中對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判斷,一般來說應依賴于對假藥這種物質和他人使用假藥的可能性的事實判斷。例如。對假藥的成分、性質、效用的醫學鑒定以及對他人使用假藥的可能性的推斷。對于雖屬假藥,但對人體健康不一定產生嚴重危害的情況,需進行具體鑒定,若藥品本身不危害人體健康的,當然不能認定為構成本罪;若藥品本身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的,當然應認定為生產、銷售假藥罪。
如果生產者和銷售者違反了國家藥品的管理法規,制造并生產了假藥等行為后,也是會給公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涉案人員是會受到相應的處罰,一般會處以三年有期徒刑以及罰金,如果因為假藥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后,也是會從嚴從重的對涉案人員的處罰力度的。
生產銷售假藥的認定是怎么樣的?
銷售假藥罪與非法行醫罪哪個重?
什么是生產銷售假藥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工未簽勞動合同 工傷賠償該如何計算
2021-03-07旅游賠償訴訟程序
2020-11-30政府采購監督部門可以設置集中采購機構嗎
2021-01-24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文書
2020-11-28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條件
2020-12-29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勞動爭議仲裁庭審被申請方聯系不上怎么處理
2021-01-17車輛損失險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13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保險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哪幾類
2020-11-23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保險代理人的類別可以分為哪幾種
2021-03-01